作者:崑崙

來源:GPLP(ID:gplpcn)

由於資本金的壓力,各地城商行紛紛走上IPO道路。正在A股排隊IPO的廈門銀行在9月7日接到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反饋意見後,10月9日,在證監會網站公佈了預先披露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此次IPO,廈門銀行擬公開發行A股股票總數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高於25%,募集資金用於充實資本金,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31.67億股。

GPLP君看到,該行一級資本充足率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近年來下滑明顯,截至今年年中,一級資本充足率已經下降到 8.86%,迫近了監管新規要求的 8.5%。然而當前滬深兩市排隊上市的銀行已經到達 14 家,何時能夠上市還未可知,廈門銀行還要繼續扛住資本金壓力。

積極開展兩岸金融交流合作

廈門銀行是廈門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其前身爲成立於1996年11月的廈門市商業銀行。 與一般城市商業銀行不同的是,2008 年,廈門銀行引入富邦銀行(香港)作爲境外戰略投資者,成爲“大陸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傢俱有臺資背景的城市商業銀行”。

近年來,廈門銀行發展迅速。自 2008 年廈門銀行引入香港富邦銀行作爲戰略股東後,9 年間實施了 8 次增資擴股,最近的一次是 2016 年 12 月,以每股 4.6 元的價格分兩次增發 5 億股。

營收上發展也還不錯。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廈門銀行資產總額2172.69 億元,股東權益總額130.59 億元, 發放貸款及墊款淨額 662.71 億元,吸收存款總額944.96 億元。2018 年 1-6 月,實現營業收入19.05億元,利潤總額9.26億元,淨利潤6.86 億元,不良貸款率爲1.38%,撥備覆蓋率爲207.30%,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增長。

因臺資背景,其在服務兩岸的金融業務做的比較出色。 自2009年中至2016年9月末,廈門銀行服務的臺籍客戶近1.9萬戶,管理的客戶金融資產年日均12.5億元,與2012相比增長了2倍。累計通過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辦理兩岸人民幣清算結算金額達555億元,佔廈門市兩岸人民幣清算總額的近八成,連續多年在廈門市居於領先位置。

公司無實際控制人

不過,雖然廈門銀行在兩岸金融創新方面頗有建樹,但問題依然不少。

比如,在證監會反饋意見中,“法人股東的股權結構”、“披露報告期內發行人股權轉讓情況”等股權結構問題受到監管的關注。

廈門銀行股權結構較爲分散,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招股書顯示,第一大股東廈門市財政局,持股比例20.21%;第二大股東爲臺灣富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78%;第三大股東北京盛達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65%;其餘股東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

針對監管反饋意見,廈門銀行表示,該行會計師事務所——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了《內部控制審覈報告》,並稱“所述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有效地保持了按照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建立的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

另外,廈門銀行稱,“本行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況,並未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本行已採取了有效措施確保上市後公司股權結構的穩定性。”

不良率高於上市城商行

截至 2018 年 6 月末、2017 年末、2016 年末和 2015 年末,該行本行不良貸款餘額分別爲 9.41 億元、8.79 億元、7.31 億元和 4.92 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爲 1.38%、1.45%、1.51%和 1.37%。

在證監會的反饋意見中,廈門銀行資產質量問題被多次提及,比如“請發行人披露不良資產處置情況”、“說明批發和零售、製造業不良貸款率增長較快的原因”、“補充披露各地區不良貸款率的情況”、“披露逾期貸款的統計口徑,逾期貸款增長較快的主要原因”等。

與同行業上市銀行不良率對比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上市城商行平均不良率1.36%、1.26%、1.24%,廈門銀行分別爲1.45%、1.51%和 1.37%,比同行業上市銀行平均水平略差。

廈門銀行表示,報告期內,本行不良貸款率的變化趨勢與A股已上市銀行和城商行一致,但無法保證目前或未來向客戶發放的貸款和墊款質量不會下降。

對於報告期內不良率先升後降,廈門銀行解釋稱,2015 年和 2016 年,我國整體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逐步加深,實體經濟發展面對較大壓力,在此背景下,該行的服務範圍和發展速度並未削減,貸款餘額持續增長;並且小微企業佔企業貸款及墊款比例較大,其相較於大型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更容易發生違約;同時,批發和零售等傳統行業普遍面臨產能過剩、轉型困難等情形,也逐步暴露出信用風險。在前述因素的綜合影響下,該行不良貸款率由 2015 年末的 1.37%上升至 2016 年末的 1.51%。

隨着該行內控制度的不斷完善,並伴隨着不良貸款覈銷、清收力度的加大,2017 年末、2018 年 6 月末不良貸款率分別爲 1.45%、1.38%,呈下降態勢。

另外,記者注意到,不良貸款地區差異較大,福建省內不良貸款率相對較低,省外不良貸款率較高,截至 2018 年 6 月末、2017 年末、2016 年末和 2015 年末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爲 3.81%、5.04%、6.29%和 2.69%。

對此,廈門銀行表示,福建省外地區涉及重慶分行,其相較於本行其他經營地區更高。2016年本行重慶地區不良貸款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爲:本行重慶地區部分客戶位於距離重慶主城區較遠的區縣,爲本行日常溝通和貸後管理增加了難度;受宏觀經濟下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本行重慶分行涉及的部分鋼鐵企業貸款出現了無法償還貸款的情形,該類貸款抵押物多爲廠房、商業用房,處置變現難度大;部分企業涉及多家債權機構,司法程序複雜、訴訟時間長,不良貸款的收回進展較慢。

2017 年以來,針對重慶分行的實際情況,廈門銀行逐步退出了與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合作,成立了不良清收專業團隊。下一步,廈門銀行表示,將繼續預防與處置相結合,採取主動淘汰存量隱患客戶、嚴管授信敞口、大力推動不良清收工作等措施加強重慶分行不良貸款管理工作。

截至 2018 年 6 月末、2017 年末、2016 年末和 2015 年末,該行貸款減值損失準備餘額分別爲 19.51 億元、17.17 億元、16.08 億元和 11.00 億元,撥備覆蓋率分別爲 207.30%、195.39%、219.99%和223.47%。

3年接連19次受罰

廈門銀行在風險管控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今年年初,廈門銀行的一起千萬級的行政處罰引起了業界關注,而此並非個例。2018年1月27日,銀監會發布了兩起對廈門銀行的行政罰單。

據廈銀監罰決字(2018)10號文件,2018年1月12日,中國銀監會廈門監管局對廈門銀行作出處罰,廈門銀行存在票據融資轉讓接受遠期回購協議、同業投資接受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及票據轉貼現業務未按規定面籤、用印等問題,被處以2,450萬元的罰款,並責令該行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

據廈銀監罰決字〔2018〕11號文件,2018年1月12日,中國銀監會廈門監管局對廈門銀行總行行長助理及兼任福建海西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莊海波作出處罰,警告並處罰10萬元。

而"千萬級"罰單的風波未平,廈門銀行又遭遇處罰。

據京公(西)(消)行罰決字(2018)0212號文件,2018年2月5日,北京市西城區公安消防支隊對廈門銀行作出處罰,廈門銀行存在未經消防驗收擅自投入使用等問題,責令停止使用並處以人民幣3萬元罰款。

據閩銀監罰決字[2018]13號文件,2018年6月5日,中國銀監會福建監管局對廈門銀行福州分行作出處罰,廈門銀行福州分行存在貸前調查未盡職等問題,處以50萬元的罰款。

事實上,廈門銀行早已"前科"累累。2014-2018年6月,廈門銀行共計收到19起行政處罰。如此密集的罰單,無疑折射出廈門銀行在公司治理和風險管控中存在的漏洞,內外交困之下,未來如何保障銀行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則是廈門銀行所面臨的一項重大考驗。@今日話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