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大结局后,很多人说自己像是失恋了一般,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80多集的剧集刻画了如懿和乾隆“兰因絮果”的一生,令人感慨万千。

回头想想,其实剧情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疑点一:追思富察皇后

琅嬅临死前,对弘历坦白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恶事,承认自己恨如懿,让她在冷宫受尽挫磨,也承认将避孕手环交给如懿和高晞月,令她们无法怀孕。

当时弘历是非常生气的,甚至说出了她是大清的污点这样的重话来。

以当时弘历对如懿的情分,断不可容忍发妻对如懿做下的种种恶事,他与琅嬅临死前的对话也能看出两人已经恩断义绝,弘历对她全是愤恨的眼神与嫌弃。

但是,琅嬅死后,为什么弘历又要去追思,写诗,并且屡次拿她与如懿比较。

当然,历史上乾隆确实为富察皇后写诗无数,极尽怀念之情,后世也是传颂她为最贤惠的皇后。

只是这样强行的去贴合历史,令人物性格显得无比“精分”。既然要贴合历史,就不该把富察皇后描述得如此不堪。

疑点二:令妃连生7胎

历史上令妃连续生了7胎,乾隆后期所有子嗣几乎都是由令妃所生。其中一女薨逝,留下6子女。

剧情中,因为与历史相悖的缘故,令妃改成了炩妃。乾隆明明不是很喜欢炩妃,对她各种不在意,明明炩妃害死嫡子的行迹已经那么明显了,他却不深究。

正常情况下,就算不赐死,也要将她降位分永不复宠,但是炩妃就总是能以各种理由重新爬上来,似乎各色人等都能被她收买(即便是失宠时也能收买到皇上身边的人)。

乾隆在怀疑她害死自己嫡子的情况下,还能够让她连生7胎,也是相当的莫名其妙了,如懿失势后,乾隆还让她打理后宫。

如此牵强,就为了强行贴合历史结局,说到底,就是角色的人设没有符合逻辑。偏要将一个历史上的贤后写成毒妇,一个乾隆口中“孝仪恭顺”的魏佳氏写成丧尽天良的炩妃。

乾隆曾亲笔注释: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

这说明令妃曾经是富察皇后身边的人(有说是主仆关系),被皇后亲自教养过。久而久之,令妃颇似富察皇后的神态仪止,所以富察皇后去世之后,令妃被乾隆宠爱必然是爱屋及乌的结果。

由此也可见,乾隆深爱富察皇后,也宠爱令妃。《如懿传》将一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如懿刻画成正面人物,皇后和令妃皆为反派,甚至连乾隆也被刻画成了有史以来最渣的皇帝,这种反转,倒是很能体现作者的脑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