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朋友和小朋友們,

這個暑假過得開心嗎?

那小編講個“恐怖”故事給你們聽,

準備好了麼?

那就是:

眼看就要開學啦!!!

最近,

#開學前的恐慌症#話題上了微博熱搜。

因假期作息生活極不規律,

每天看電視、上網、晚睡,

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喪失殆盡;

有的在假期裏過慣了被照顧的生活,

對開學後的獨立生活憂心忡忡、無所適從;

還有的學生擔心新學期功課、作業太重,

擔憂學校同學、師生人際關係等,

這些已知的與亂七八糟的未知的矛盾重疊交織在一起,

更是在爲“開學恐懼症”推波助瀾。

網友們紛紛表示:不想開學,爲什麼要開學……

那麼,

家長們應該怎麼樣幫孩子們克服“開學恐懼症”?

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份攻略,

一起來看看↓↓↓

開學前,這樣準備

1.幫孩子收心,迴歸日常狀態

假期中的孩子,心態通常比較鬆弛,開學後會緊張。家長不能操之過急,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把心收回來。多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勤於溝通,才能“對症下藥”。

2.一起回顧假期生活

和孩子一起把假期生活“倒電影”式地回放一遍,對照假期計劃,看哪些已經完成,哪些尚未完成。通過這種“覆盤”形式,分享收穫和遺憾,並及時總結經驗或分析原因。

3.引導孩子調整生物鐘

幫助孩子在這段時間制定一個和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按照平日上學的時間起牀、睡覺、學習、運動,有規律地作息,從而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緊張的學習生活。

4.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查漏補缺

很多孩子經常將作業拖延至正式開學前一晚。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合理規劃和安排開學前期的這段時間,及時查漏補缺,高質量完成作業。

5.鼓勵孩子提前聯繫老師同學

鼓勵孩子提前聯繫同學和老師,互相分享見聞和“新鮮事”,相互關心,相互表達彼此的想念和對新學期的期待,不僅能增進同學、師生之間的感情,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6.配合學校開展新學期準備工作

一些學校通常會在正式開學前,開展學生體檢、心理調查、家長會等方面工作。建議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工作中,家校聯手共同致力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7.置辦開學“裝備”

提前準備好學習必需品。條件允許的話,給孩子置辦幾樣新東西,如新書包、新文具盒等。提醒孩子要開學了,增強孩子對新學期的新鮮感、期待感。

8.帶孩子逛逛圖書館和書店

家長可以結合新學期計劃,陪孩子去圖書館、書店等。也可查閱和購買孩子喜歡的書籍資料,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也爲新學期適當做些準備。

9.制定新學期的目標和計劃

根據孩子的實際,幫助孩子制定新學期的學習計劃。學習計劃和目標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消除假期後的失落感。制定目標和計劃時,家長應本着“追求細緻”的原則,切忌好高騖遠,無法落實。

10個學習習慣,學起來

1.記憶習慣

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繫起來。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繫起來,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演講習慣

讓孩子學會整理、表達自己的思想。

3.閱讀習慣

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孩子一旦形成習慣,將會終生受益。

4.寫作習慣

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每天堅持住、寫下去。

5.定計劃的習慣

培養孩子定計劃的習慣,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

6.預習習慣

學會讓孩子自己去看去想,養成自己學的習慣。

7.適應老師的習慣

讓孩子學會適應老師,用不同方式去適應,提高自我,與老師共同進步。

8.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

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自己的,容易做的題去做。

9.錯題集的習慣

每次考試之後,如何整理錯題?找到同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

10.篩選資料、總結的習慣

孩子要善於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

試試這些方法,

幫助孩子們緩解一下緊張的情緒,

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劉秀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