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對於“系列化”作品的創作,首要任務是故事題材在原有的基調上進行深度或多維度的內容挖掘,在延續前作良好的口碑的同時帶來“新鮮感”,從而不斷刷新觀衆的認知以及期待值。深究這種變化或升級,筆者認爲當“笑點”不再、IP“不靈”,系列劇的打造在充分利用首部作品熱度的同時,更要加大故事的原創力和貼近當下生活的“時代力”,只有和觀衆產生現實關聯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實現情感共鳴。

“系列劇”開發至今,已經走到了3.0時代。系列化發展已經由在前作基礎上進行簡單劇情延伸,變爲僅保留某種勾連的故事再創作。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王涵

“小系列”之《小歡喜》以平均每天兩條話題的頻率登上微博熱搜,引發大衆討論;再往前的“致我們”系列之《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卻未能達到前作《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的熱度;“三生三世”系列作品《宸汐緣》則低開高走,用另類“土味”增強大衆觀劇黏性,接下來還有《老酒館》《人民的選擇》《大江大河2》等作品即將與觀衆見面。可以看到的是,電視劇系列化開發已經佔據劇集市場頭部內容,並且愈加擴大受衆影響力,進階到3.0時代。

劇情延伸到再創作,

系列開發已到3.0時代

“系列劇”開發至今,實際上已經走到了3.0時代。以《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等爲代表的網絡短喜劇系列通過較小的體量、密集的笑點、短劇的形式受到觀衆喜愛,但隨之產生創新力度不足、內容同質化而淪爲“尬笑”的段子劇,最終被觀衆所拋棄,至此爲系列劇的1.0時代。

在此之後,衆多重量級的超級網文IP的影視化改編,產生了以續集、季播劇等概念爲主的S級IP系列劇,例如《仙劍奇俠傳》《盜墓筆記》《蜀山戰紀》《歡樂頌》等作品,均是在故事、劇情方面關聯度較大,這是系列劇的2.0時代。

而縱觀當下的系列化劇集,已再次升級,進入3.0時代。所謂系列化3.0時代,並不僅僅包括拍續集,而是通過同樣的主題、相同的人物或聚焦的同一事件進行新故事開拓。也就是說系列化發展已經由在前作基礎上進行簡單劇情延伸,變爲僅保留某種勾連的故事再創作。

舉例來看,現今熱播的《小歡喜》與前作《小別離》同樣聚焦家庭教育題材,而《小歡喜》卻將鏡頭瞄準三組家庭的高考時間段,人物也產生了較大變化,並且下部作品《小捨得》則講述“小升初”等現實話題故事。另一部作品《宸汐緣》也是隻有勵志、成長等正能量主題相同,故事劇情和人物設定均有所改變。

隨着時代變遷加速、現實生活的快節奏,如果僅僅依賴前作熱度進行簡單故事延續已經不能滿足審美不斷提高、愈加年輕化的受衆。深究這種變化或升級,筆者認爲當“笑點”不再、IP“不靈”,系列劇的打造在充分利用首部作品熱度的同時,更要加大故事的原創力和貼近當下生活的“時代力”,只有和觀衆產生現實關聯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實現情感共鳴。

切忌急功近利,

進行“原創”與“現實”的合理佈局

縱觀“劇N代”受到衆多製作機構青睞的原因,主要爲已有製作基礎、啓動成本相對較低、熱度延續較易這三大因素。

具體來說,第一部作品獲得成功後,系列化開發就比重新創作的難度要小,包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關係變化導致的劇情發展在觀衆心中已經較爲鮮活地樹立起來,後續作品再創作時觀衆接受程度較高。那麼,包括故事、演員在內的製作基礎打牢之後,就會令系列劇的創作難度減少。

衆多系列作品都是在籌備之初就已設定“系列開發”,相應的部署也會縮減後續劇集的啓動成本。例如,《歡樂頌》從開始就是按照季播劇的方式進行策劃的,與劉濤、蔣欣、王子文、楊紫、喬欣、祖峯、王凱、靳東等主要演員簽訂的都是連續三季的合同,不僅讓觀衆有自然的視覺連續感,也使得演員片酬固定,從而節省成本。

通過以上的製作基礎、成本減少後進行再創作,只要保證故事的連貫性與創新性,延續影視作品熱度就自然不言而喻。

但在另一方面,部分作品缺乏對系列劇的合理佈局,爲了儘快延續熱度而對故事進行“緊急流水加工”,粗製濫造的後果只能是故事走歪、人設崩塌從而毀了前作。

那麼,對於“系列化”作品的創作,首要任務是故事題材在原有的基調上進行深度或多維度的內容挖掘,在延續前作良好的口碑的同時帶來“新鮮感”,從而不斷刷新觀衆的認知以及期待值。其次,不盲目相信IP,不急於開發,要在緊跟時代與社會發展的基礎上注重“現實感”的表達,在IP 、母劇基礎上進行合理改編或原創,在進行大量的社會調研或觀察下進行劇本打磨。最後,要注重佈局的合理,跟進社會熱點問題,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例如《小別離》的播出正處於“小留學生潮”,《小歡喜》的播出正處於北京高考改革等。

頭部製作方壟斷,

“滾雪球”效果促使品牌化發展

結合市場信息來看,不管是近期收視霸榜的《小歡喜》,還是以往具有極高話題度、收視率、點擊率的爆款劇目,系列劇集的身影經常出沒在頭部內容之中。尤其是頭部IP系列化趨勢已經凸顯,越來越多具有較大影響力的IP作品改編成系列影視劇。

與此同時,由於作品系列化開發存在週期長、原創力度加大、製作要求提高等因素,大部分影視公司雖然看好這片“藍海”,但也只有頭部內容製作公司進行長線的開發佈局,從而壟斷了大部分題材開發和內容資源。隨着單個內容的框架整合,各頭部公司在實現IP影響力增強達到品牌化的同時,自身也能實現公司這個大“IP”的品牌化。

而對於愈加偏重自制、獨播內容的視頻平臺來說,系列化的打造能夠使受衆形成記憶以及情感鏈接,對會員的拉新與維穩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用戶沉澱到某部作品中,其系列化開發會起到“滾雪球”的效果,播放效果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優愛騰芒這四大視頻平臺的頭部內容不止涵蓋超級IP內容,還均在垂直題材深耕上不斷升級進行“系列”開發。例如愛奇藝的青春愛情繫列《我的白鯨男友》系列、《唯美貌不可辜負》系列,《仙劍奇俠傳4》《神犬小七3》等經典IP續作;騰訊的《九州縹緲錄》等經典IP續作,“盜墓筆記”系列的《怒海潛沙&秦嶺神樹》,自制內容《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暗黑者3》等;優酷的《長安十二時辰》即將拍攝第二部,農村題材IP續作《鄉村愛情11》等;芒果TV的《相愛穿梭千年》系列劇等。

平臺的“系列”佈局不僅通過自制內容持續發力,打造諸多深受用戶和行業喜愛的系列IP類型,還通過系列化IP開發,進行經典IP價值延續。

總的來說,對於當下競爭日趨激烈的影視行業,不管是在內容創作、觀衆接受度以及行業價值等層面,系列化開發都不失爲一個好的發展路徑。並且把“單一優質作品效應”轉化爲“精品系列化效應”的創作方法,更有助於包含視頻平臺、影視創作公司在內的製作方形成獨特的品牌效應,被觀衆所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