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SH600309)$         

        估计这篇文章要招来一片骂声,因为对于多数人而言,一旦持有一只股票之后,就见不得他人说缺点了。而我这个曾经的多头,竟然在华华(万华化学)持续的下跌途中,卖出了,卖出了,卖出了。。。

        先上结论:

        1、 相对于ToC类企业,万华的产品更难跟踪,对投资者的要求也更高。

        2、 三季报低于预期,后文细说。

        3、 当前的市值已经反映了这个预期,一个年营收500亿+,利润100+,一贯优秀、成长可期的企业,当前不足1000亿的市值,低估!

        从16年下半年开始买入至今,刚好两年的时间,期间加过几次仓,抬高了成本,至今盈利应该一倍有余,非常满意。卖出的部分换成了康康(海康威视)、蓉儿和腾讯,在之前的帖子中都有提及。

        大约在半年报发布前后,@sunnyssj 兄发过一篇关于周期转折点的文章,当时我站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尽管我承认他对华华的研究深度强于大多数人。

        之后,华华一路下跌,对于我这样的俗人,不免怀疑自己坚持的逻辑是否站得住脚。于是,重新梳理了投资华华的逻辑,竟然整理出一个长达3.6万字的文档来。

        期间,看着万华石华资讯、聚氨酯联盟、中国聚氨酯网、中国化工报、天天化工网、兴业化工等一众公众号,接连不断的发布以“降价”、“观望”、“需求疲软”、“交投清淡”为主题的文章。最终的结论是:华华仍然是一个好企业,技术、研发、成本优势、优秀且利益绑定的管理层……用一开始投资华华时的话说,属于A股众少有的奇葩。然鹅——他的下游(需求)太难跟踪了。换言之,有些超出自己能力圈的意味。巧的是,与此同时,系统性的大跌,使得关注的标的悉数进入了射击区。经过比较,顺理成章的完成了换股调仓。巴神说,“All cash is equal”,说的就是比较大法。

        简单说说华华的三季报。

        收入:营收459.23亿,同比增长17.86%;单季158.7亿,同比增长9%。

        成本: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5%,高于收入增长。

        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2,同比+15.49%;单季:20.7亿(90.2 – 69.5),2017Q3近30亿(78.1 - 48.6),同比-30%。

        10亿元的利润去了哪儿?

        看经营数据:2017前三季度,聚氨酯系列,销量138.2万吨,均价1.62万元;2018前三季度,聚氨酯系列,销量142.6万吨,均价1.71万元。销量同比增长3%,均价同比增长5%。

        单季:2018年三季度聚氨酯系列销售47.74万吨,均价1.57万元;去年同期销售51.36万吨,均价1.64万元。差额:9亿+。——仍然没有摆脱聚氨酯独木难支的窘境,这是第一点低于预期的地方。

        在8月9日发的重组报告中指出,2018年7月份,单月,万华宁波实现销售收入198,894.76万元。截至2018年7月底,万华宁波已发货尚未确认收入及已签订单尚未发货的订单金额合计386,291.12万元,预计均能在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当时的价格仍处在合理位置,而这些已售未结理论上都应该在三季度结算。更奇怪的是,母公司利润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30%,营业成本还上升了8%!这是第二点低于预期的地方。

        研发:2017年全年12.38亿,2018前三个季度就投入了11.69亿。保持一贯的重研发作风。加分项。

        成本方面:纯苯四季度因供应增加、宏观需求偏弱,预计市场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煤炭:北方进入供暖季,煤价必然上涨。一正一负基本抵消。

        未来:根据重组报告中管理层的谨慎预测,有业绩承诺担保,未来三年大概率都能保持100亿+ 的利润。TDI月底投产,爬坡放量要在明年乃至后年。紧接着未来几年还一系列精细化学品的逐步投产,有望逐步改善聚氨酯一条腿走路的困局。一个营收500亿+,利润100+,一贯优秀、成长可期的企业,当前不足1000亿的市值,低估无疑!

        完。

        PS:欢迎理性探讨,喷子直接拉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