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光機

2018-10-1815:47

在中國歷史上,蒙恬這個人物相信大家對他都不陌生。他對秦國的貢獻可以說是無法估量的。他是秦國的一員猛將,這不僅與他出身於武將之家有關,還與他愛好有關。他天資聰穎,並且喜歡研習兵法與刑獄法,而且長大後還曾擔任過審理獄訟的文書。所以對於領軍打仗來說,他是天賦和興趣並存的。所以他可以在後來爲秦國一統江山立下了不朽的戰功,爲當時秦國的強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蒙恬臨終一句遺言,曹操評價: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在中國的歷史上,幾乎歷朝歷代都會受到匈奴的侵擾。當然秦國也不例外。於是秦始皇就派蒙恬去對付匈奴。當時他率領了三十萬軍隊北擊匈奴。當時他一邊派人偵察敵情,一邊親自翻山越嶺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戰,就殺得匈奴人仰馬翻,潰散草原。最後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可見他的勇猛。後來中原再次大亂時,匈奴卻不敢深入漢境,就與此戰有很大關係。就連他的敵人都對他產生了敬畏之心。可以想象當時的匈奴真的是被他打怕了的,一個個提起他的名字都感到膽戰心驚,頭疼不已。

蒙恬臨終一句遺言,曹操評價: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不僅如此,對於中國的長城,相信每一個去長城的人都會對這古老而宏偉的建築產生讚歎之心。沒錯,當時的長城就是他主持建造的。正如我們知道的那樣,修築長城的最初目的就是爲了抵禦敵人的侵犯。這在當時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工程。要不然也不會依舊完好地保存至今。

三國時期的曹操,一代梟雄,曾對他這樣評價:“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可見曹操對這樣一位人物的悲慘遭遇是感到多麼的痛心與惋惜,同時也從通過對曹操讀後的神態及動作側面烘托出蒙恬這個人物的結局的痛惜和感嘆。

蒙恬臨終一句遺言,曹操評價: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卻遭奸人所害,無故慘死。正如他臨死前說的那樣,手握三十萬重兵,想要反叛輕而易舉,但他卻依舊堅守着心中的那一份忠義 ,真的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啊。難怪曹操對他評價: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最後爲了安慰自己只能把自己的死歸咎於不該挖斷太多中國的龍脈,多麼悲涼!一個將軍,最終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被奸佞小人害死,最終不得不服毒酒自殺,而且理由還是因爲莫須有的反叛,這對一個將士來說恐怕是最難受的地方了,而且還是一個把忠義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人,真的比殺了他還難受。但他當時爲了保留心中的最後一點忠義最後還是選擇了自殺。他的死可以說是帶着悲壯、無奈與嘆惋。讓我們這些後人讀起來也是感覺到了無限的悲涼。

蒙恬臨終一句遺言,曹操評價: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