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牵挂,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会更加的深沉;有这样一种思念,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衰减,反而会更加的挂念;有这样一种眷恋,不会因为情绪的低落而烦恼,反而会更加怀恋;而这所有的牵挂、思念、眷恋都来源于一个地方,那就是故乡。故乡是美好的,故乡是单纯的,故乡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青葱岁月,也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地方。自古以来乡愁都是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话题之一,比如岑参《逢入京使》中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或是诗仙笔下《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亦或是诗佛所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都是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思想的诗。

化不开的乡愁,解不开的牵挂,由此成就出一首千古佳作!

《乡思》

北宋:李觏

人言落日即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诗的大意是:人们都说太阳落下的地方是那天空的尽头,而我望尽了天空的尽头也没能看到我的家乡。本来我就已经怨恨眼前的青山阻挡了我的视线,现在这大山还被傍晚的云彩遮挡住了。

这首诗的作者叫做李觏(读gòu千万别读错了)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北宋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等,他在积贫积弱的北宋出生,而且家境十分的贫寒,但是他十分刻苦,勤学奋进,保有一颗济国安民的心,而且放到现在来讲他绝对算是一个神童,5岁的时候就精通声律、学习书法,10岁的时候就能鉴赏传统诗文,20岁的时候就开始声名远播,然而就是这么有才华人却在科举之中连连受挫,这也是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问题造成,我们在这里不多加细说。

化不开的乡愁,解不开的牵挂,由此成就出一首千古佳作!

从受挫以后他就开始推办自己的学堂,而且因为他精通儒家思想,所以当时得到了极大赞誉,“为盱江一时儒宗”被称为“盱江先生”,而他的学生比他有名比如曾巩等,最终他还是在范仲淹等人的举荐进入仕途。

诗的前两句“人言落日即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主要是从望感受上所描写,日暮时分作者极目远眺夕阳下坠,想到了人们经常说的落日既天涯的说法,可是此时作者能够明明白白的看见此时的落日,可是却望不到自己的家乡,此时作者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所以只这两句就将作者的乡愁写的无比的深沉,同时这落日之时也是为了下两句做铺垫。

化不开的乡愁,解不开的牵挂,由此成就出一首千古佳作!

诗的后两句“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则是承接前两句。前两句已经告诉我们是夕阳下落只是,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夕阳也开始渐渐地没入大山的背面。而作者的视线也被压迫到了近前的大山之上,这里的“恨”不仅仅是因为大山阻拦了自己的视线,同时也是恨自己与家乡的距离太过遥远。同时也包含作者心中对乡愁的无限感慨。“碧山”则是很好的体现了夕阳落下之后大山的景色,相对于常用的“青山”“绿山”更符合傍晚时分的较暗的场景。本就是视线不好,此刻大山之上还笼罩了一层云雾,则更是不见他物。

化不开的乡愁,解不开的牵挂,由此成就出一首千古佳作!

从全诗来看,四局层层递进,感情越来越浓烈。而场景也是由明到暗,逐层推进,中国古代诗词作法,有透过一层、加一倍写法,从此诗之中可谓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失为一首千古佳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