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振揚州高等教育的輝煌?在今年年初的市七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沈宏躍等10名市人大代表提交了“關於加快揚州高等教育發展的議案”。記者昨天從市人大獲悉,市教育部門日前對議案作出答覆,到2020年全市高校數量增加到8所以上,普通類高校在校生達10萬人。

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資源缺乏

我市現有綜合類大學1所(揚州大學),獨立學院2所(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4所(揚州職業大學、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海學院、揚州中瑞酒店職業學院),成人高校1所(揚州教育學院)。經過“十五”以來的多年努力,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有了迅速發展,多樣化發展的高等教育辦學格局基本形成。

沈宏躍等市人大代表在調研中瞭解到,儘管揚州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歷史上曾經擁有的地位相比,與城市競爭力提升以及創新型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首先是辦學層次有待提高,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資源缺乏。全市本科院校僅有3所,位列全省第9。其次是,職業教育層次結構尚未健全。目前,我市尚無應用技術型大學,缺乏本科層次職業人才培養。再次是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不足。以工學爲例,預計近三年,全市工學研究生畢業人數爲1200人左右,僅爲保守需求總量的50%。

代表們建議,要統一思想,因勢利導,擴大在揚高校規模;立足現有高校,加速實現提檔升級。

揚子津科教園區建設全面啓動

揚州市教育局在答覆中透露,按照“開放、共享、國際化”要求,省、市共建江蘇旅遊職業學院已經實施。2015年9月,省教育廳和市政府簽署協議,共同籌建江蘇旅遊職業學院。該院建設總規模、籌資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研究確定。由市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實施,規劃用地近1000畝(其中一期845畝),總建設面積 27萬平方米(其中一期20.25萬平方米)。記者瞭解到,江蘇旅遊職業學院主體工程將於今年底全面開工,明年秋季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明年底全面建成完畢。同時,省教育廳承諾支持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揚州市職業大學加強內涵建設。市政府與揚州大學簽訂了全面深化合作協議,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爲我市實施創新驅動和科教與人才強市提供有力支撐。廣陵學院新校區建設工作取得明顯進展,選址在古運河西側,計劃2017年7月交付使用。

到2020年高校數量增至8所以上

未來如何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市教育局在答覆中透露,到2020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5%,形成“規模明顯擴大、結構明顯改善、質量明顯提高、特色比較鮮明、服務不斷增強”的高等教育格局,爲實現高等教育強市奠定堅實基礎。

到2020年,全市高校數量增加到8所以上,普通類高校在校生達10萬人,校均在校生規模高於目前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特色高校和學科專業建設、緊缺人才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其次是結構明顯改善。到2020年,通過引進、提升等方式,全市本科高校數量由“十二五”末的3所增加到5所,本科在校生規模達6萬人,研究生規模達1萬人,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有較大發展,利用國(境)外資源建設高水平大學取得明顯進展。

再次是佈局進一步優化,揚子津科教園區成爲全市創新發展的核心區、融合發展的先導區、綠色發展的示範區和“新人才、新產業、新城市”互動並進的實驗區。

建設1所中外合作

應用技術型高校

答覆透露了未來發展高教的主要措施。據瞭解,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加大力度提升在揚高校發展層次。支持揚州大學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全面提升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水平,辦成國內有影響的綜合性大學。落實廳、市共建協議,分階段推進江蘇旅遊職業學院建設,爲升本奠定基礎。支持揚州工業職業學院、江海學院升格爲應用技術型大學。積極促成揚州市職業大學升格爲應用型本科高校。採取政府與國外知名高校、國內大學三方合作的模式,建設1所中外合作應用技術型高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