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我国有这样一款导弹,速度和东风-21差不多,个头比东风-21还小,就算使用了滑翔弹道,却号称取得了东风-21导弹近2倍的射程,大家信么?

受限于舰体空间,我军最大最深的垂直发射单元弹径为850MM,坑深为9米,也就是说任何适宜舰载垂直发射的导弹不论何种类型,尺寸都被限定在了最大弹径小于0.85米,最大长达不超过9米的范围。

而东风21,就拿熟悉的东风-21D举例。弹径1,4米(1400MM),弹长为10.4米,射程在1800~2700之间。某新弹被微文吹成作战半径3000公里+时,赤剑把手机递给了某老兵,老兵看了下,翻了个白眼说道“个头比21D小近50%,就算采用水漂模式增程30%,再加上二次点火等新技术,最大射程1000公里可信,1600甚至2000都可信,3000+公里?你去问下我一岁多还在吃奶粉的儿子相信不相信吧?”

目前只有小范围消息证实过这款舰载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疑似采用YJ-21,也就是鹰击-21的正式编号。至于鹰击-20,甚至鹰击20,2X以后的编号也是存在的,毕竟我们发展装备讲究科学,讲究循序渐进嘛,断编号的情况也是会有,毕竟未来的事谁又能肯定呢?

而不论我军反航母,区域拒止能力如何发展,只要涉及到远射程打军舰的,都离不开当年配套东风-21D研制的一整套广域海洋监测系统,这才是当年研制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给我们留下的最大财富。

弹可以走马观花的换,但是监测,确定,跟踪航母等特定目标都离不开96年后上马的广域监测体系。那年骄横的美国双航母编队给了我们极深的印象,而99年大使馆的悲剧则加速了这一进程。

和大多数军迷猜想的不一样,我军反航母的重器——反舰弹道导弹不是80年代末规划的,也不是比较富裕的2000后规划的。而是在军内打航母呼声最高的时候立项的,当时一起解决了两个技术大难题,才让我军拥有了反航母的国之重刃。

弹的问题我们好解决,毕竟当时有现成的,东风-21改改就能用。卡在我们头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发现,定位美国的航母?毕竟现代战争艘说发现等于摧毁。侦测,锁定不了悄然抵近的敌国航母,再多的武器也白搭。

据悉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实现广域海面的检测,有水下的,水面的,有空中的,有太空的等等等。其中最值得说道说道的是当属,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海洋监视卫星,它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我军对周边海区的感知能力。(当然还有被动探知的红外,电磁探测等卫星,所以16年南海危机时,美国的双航母编队才要保持无线电静默,就是担心被我们探知具体位置)

传统情报卫星,24小时内只能数次抵临目标上空,过顶时间每次约为10分钟,对移动目标实现24小时的持续跟踪定位很难。而我们发射的海洋监视卫星,首先有针对性,只重点覆盖XX海,XX海和XX海等几个周边重点海区,并且有高中低三种分辨率可调,100X100公里区域,20米分辨率,40X40公里区域,3米分辨率,10X10公里,0.5米分辨率(此数据为猜测),针对典型的外军航母目标(越40X350)不论在那种分辨率下,都能实现识别。

图为不同分辨率下航母大小目标的成像图,针对特定目标我们先用各种传感器广域搜索,探知航母,然后再用高清手段具体分辨航母国别,级别甚至舰名。只有航母大小的目标才会触发重点区域扫描,重点区域扫描确认后,在具体扫描,当年对于海量信息的甄别多以人工识别为主,现如今都是AI为主人工为辅,极大的提升了信息处理速度。

别小看这一技术的应用,组网的卫星按照一定轨迹运行传回的图像是海量的,单星广域探索一次传回的图像是1万平方公里。海洋贸易大热的时代,里面的万吨级大型舰船目标过千,一一采用人工甄别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重点海域的重点目标,耗时得数天。

而我们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弹道导弹的末制导,外军典型的“潘兴”2型导弹飞行末端临近目标上空15公里才采用J波段雷达搜索目标,这指标打固定目标还不错,打每秒移动超过20米且拥有强大导弹拦截能力的目标就不合适了.经过优化,我们使用了抵近目标200公里开外雷达就开机的模式,持续开机并且弹头变轨直到最后击中目标。

由于采用了四波束毫米波多普勒雷达加毫米波辐射计等设备,命中精度比“潘兴”2型导弹的25~45米还高.(四波束毫米波雷达用以确定导弹自身的高度,速度,姿态角等数据,毫米波辐射计用于探测目标具体所在位置)

当年应急意味明显的96计划(86c,04式,引进航母杀手现代级驱逐舰等都属于该计划),目前来看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建立了一整套覆盖我国周边的广域海洋监测系统及完善的弹道导弹的末端制导,这两项当年的军备大投资,福利了我们后期包括东风-26导弹在内的各种新型远程区域拒止武器。注意区域二字,能拒敌于敌重点兵器射程之外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不是侦测范围越大,导弹射程越远越好,毕竟这都是需要海量资金投入的。

由于存在某个弊端,我们需要投入海量资金投资以覆盖重点区域。很多玩意别看平时,得看战时,我们能在大战环境下保障周边2000公里范围内的绝对透明建立绝对防御圈,对方不论耍什么手段都没用。真要在亚太介入某些事宜,也得掂量掂量下战争成本。(本文完)

PS:以上涉及到战时补星,卫星防御及备份传感器,战时加强传感器等,数量是巨大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后面3000,5000甚至10000公里外的信息绝对透明及绝对防御圈,那是后面人的事了,局限于现有技术手段,2000公里已经是目前的力量极致了,相对来说目前够用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