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5 19:29 | 《金華文化》微信公衆號

婺剧再上大银幕|婺剧电影《宫锦袍》在横店杀青

經過近20天的緊張拍攝,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出品的婺劇電影《宮錦袍》於3月18日在東陽橫店影視城順利殺青,進入後期製作。

大氣磅礴的婺劇新編歷史劇《宮錦袍》是以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賜給名相狄仁傑的宮錦袍爲主要道具貫穿劇情,反映了武則天和狄仁傑“以天下之心爲心”的民本思想和兩人惺惺相惜的知音之情。該劇獲獎多多,併入選2017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十部重點扶持劇目,填補了浙江省連續8年的空白,受到省政府通報表揚。爲了讓更多觀衆看到這一精品劇目,金華市政府出資將此拍成電影,這也是浙婺自1981年拍攝婺劇電影《西施淚》之後,時隔38年,第二部搬上銀幕的婺劇大戲。

婺剧再上大银幕|婺剧电影《宫锦袍》在横店杀青

通過電影,讓更多的人看到婺劇

電影《宮錦袍》的導演朱趙偉,是河南影視集團總裁助理,國家一級導演。自2005年從事電影導演工作,已先後導演電影作品17部,其中《程嬰救孤》《清風亭》《山村母親》等戲曲電影13部,分別爲8個戲曲劇種,作品曾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金雞獎”“華表獎”和多項國際電影獎。

朱趙偉導演和婺劇的結緣,也是因爲《宮錦袍》。三年前,應《宮錦袍》編劇賈璐的邀請,朱導專程來金華看《宮錦袍》演出,這是他第一次看婺劇,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浙婺有一幫好演員,他們的表演和舞臺上的精氣神,提升了《宮錦袍》劇本。如果不是由浙婺來演,也許達不到現在這樣的舞臺效果。

讓朱導下決心接受擔任《宮錦袍》導演邀約的,是去年5月,浙婺 “一帶一路”萬里行巡演到河南鄭州的演出。婺劇《白蛇傳》和《穆桂英》兩場傳統大戲震撼了鄭州觀衆,也同樣震撼了再次觀看婺劇的朱導。朱導說,這兩出戏確實是經典劇目,讓他不僅看到了婺劇行當這麼齊全,而且文武戲都這麼棒。“特別是《白蛇傳》,我曾看過京劇、崑劇、川劇、豫劇等全國衆多劇種的《白蛇傳》,婺劇非常特別,尤其是白蛇、青蛇的蛇步、蛇形,顯示蛇人一體的舞姿,以及金山寺‘水斗’等場面,讓人歎爲觀止。如果能把這拍成電影,肯定會讓觀衆感覺耳目一新。婺劇有這麼多的好劇目,我要儘自己的能力,通過電影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看到。”

婺剧再上大银幕|婺剧电影《宫锦袍》在横店杀青

戲曲電影是用電影藝術形式對戲曲藝術進行創造性的銀幕再現,即對戲曲藝術特有的表演形態進行記錄,又使電影與戲曲兩種美學形態達到某種有意義的融合的中國獨特的電影片種。戲曲電影在中國不僅僅是爲了滿足戲曲觀衆和電影觀衆的需求,對提升中國戲曲藝術家的社會影響力也起着積極的作用。

著名導演韓劍英執導的舞臺版婺劇《宮錦袍》爲電影拍攝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而朱導在拍攝電影時,又特意增加了原先舞臺上沒有的兩場武打戲,一方面能更充分的體現婺劇“文戲武做”的特點,將浙婺演員訓練有素的戲曲武功展示出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電影的豐富性和可看性。

舞臺上和鏡頭前的表演是兩碼事。朱導對兩位主演陳美蘭、朱元昊大爲讚賞,在拍攝過程中,只要稍加提示,他們便能馬上領會,並把你想要的狀態完全表現出來,是兩位特別好的演員。更讓朱導意外的是,浙婺整個團風出乎意料的好。每個演員,主角到龍套,都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一百多人的大場面,演員們往攝影機前一站,每個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這種默契的配合程度,讓拍攝進行得異常順利。朱導說,這是自己拍電影這些年來,合作過的團風最好的一個院團。

婺剧再上大银幕|婺剧电影《宫锦袍》在横店杀青

拍電影的辛苦,遠遠超過舞臺演出

劇中男女主角武則天和狄仁傑的扮演者,分別是“二度梅花獎”“二度文華獎”獲得者陳美蘭和“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主角獎”得主朱元昊。從拍電影的第一天起,他們就經受着身心和演技的巨大考驗。

陳美蘭一般早上五點半起牀,化裝、做頭飾得三個半至四個小時。每天除了早飯喫飽外,爲了不影響妝容和頭飾紮緊後的效果,中午和晚飯只能用吸管吸食一點稀飯和牛奶,忍飢挨餓成了常態。朱元昊因爲進食太少加上長時間勞累,甚至差點暈倒在現場。

武則天的服裝和頭飾重達三十多斤,鞋子底厚四寸,從早上穿戴好以後,即使拍到半夜十一二點,中途就算再累,頭、腳再痛也只能堅持着,一是怕重新穿戴費時間,影響拍攝進度;二是電影的大銀幕,可以把任何一個小細節放大許多倍,重新穿戴後怕和前面的鏡頭有差別,影響整體效果。一天下來,不僅脖子痛腰痛腳痛,還噁心嘔吐。

婺剧再上大银幕|婺剧电影《宫锦袍》在横店杀青

攝影棚內的景都是臨時搭建的,爲了趕進度,有時前半邊在拍戲,後半邊還在搭新景,搭景材料和噴漆氣味,燻得人直流淚。陳美蘭的哮喘也因此復發,喘不上氣來,每天都要喫過敏藥控制。

爲了符合電影的表現方式,《宮錦袍》的劇本一直在修改中。每天晚上拍攝結束後,都得重新背臺詞,那些長串的類似古文的臺詞,很考驗人的記憶力。

攝影棚很大很空曠,現場有演員和工作人員近兩百人,免不了有些嘈雜。拍攝時又不能用話筒,爲了將現場演員的情緒帶動起來,讓大家聽清楚臺詞,表演時就很費嗓子,一天下來,嗓子就沙啞了。

在舞臺上演出,是一氣呵成的,情感是連續的,一場演出最多兩個多小時。而拍電影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分開拍,又是單機位拍攝,拍了正面和大場面鏡頭後,又要調換機位從後面再拍,然後拍近景、特寫,很細微的情感都被極大的放大,一段戲要反覆演多遍,因爲場景的原因,前後戲還要串着拍,很考驗演員的演技和臨場發揮。

在拍攝武則天得知狄仁傑去世心痛落淚的一場戲時,導演怕陳美蘭一時哭不出來,讓人準備了眼藥水備用。而陳美蘭始終以飽滿的激情入戲,導演從不同的角度連拍了兩遍這段戲,只要一喊開拍,陳美蘭便馬上入戲,把武則天飽含淚水的滿腔不捨和悲痛情緒演了出來,均一次拍攝成功,讓導演非常滿意:“這就是好演員的功底!”

婺剧再上大银幕|婺剧电影《宫锦袍》在横店杀青

帶傷在拍戲,女兒出生了

毫無疑問,一部戲的成功,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用心付出纔能有最好的呈現。

在浙婺的團隊中,就有這麼一批敬業者,上至80多歲的老演員,下到即將出生的小寶寶,還有帶着傷病、每天在現場堅持十幾個小時的中青年演員。

國家二級演員樓勝,2月20日在下鄉演出時,在舞臺上意外受傷,造成膝蓋內側韌帶和半月板撕裂,被救護車送到醫院後,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並要臥牀靜養三個月。在劇中,樓勝飾演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是個戲份不輕的角色。再過10天,《宮錦袍》就要開機拍攝了。爲了不影響電影的拍攝,劇組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讓另一國家二級演員陳建旭突擊趕排武承嗣的戲,隨時可以頂替樓勝出場;另一方面,讓樓勝積極接受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樓勝趕往杭州,找長期爲團裏演員治療傷痛的中醫尋求幫助。中醫生傾向保守治療,用鍼灸和敷藥的方法讓傷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好轉。3月3日一早,樓勝一瘸一瘸的出現在了拍攝現場。他說,拍電影是婺劇史上的大事,每個浙婺人都不想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在這部戲中,我沒有武打戲份,我的腿已經能站立並行走了,加上電影片斷化的拍攝特性,我已經能勝任劇中角色的演出,所以我會盡全力完成拍攝要求的。

而作爲替補的陳建旭,對此沒有絲毫的不悅,反而很爲樓勝的復出而高興:“這原本就是樓勝的角色,由他出演肯定更合適。”

除了帶傷堅持拍戲外,另一件事也充分體現出了優秀演員的素質。

樓勝的妻子楊霞雲,也是浙婺的國家一級演員、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原本也是《宮錦袍》劇組一員的她,因爲懷孕只能抱撼不能參加拍攝。但《宮錦袍》宮女的舞蹈是由楊霞雲主排的。2月28日,前一天剛從農村演出回來的衆多羣演要進行排練,還有10余天就要生產的楊霞雲挺着孕肚到中國婺劇院爲大家排練。這個尚未出生的孩子,被導演稱爲“劇組最小的工作人員”。

3月9日傍晚,在醫院痛了一天一夜的楊霞雲,產下了一個6斤重的女兒,而此時的樓勝剛剛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晚,樓勝匆匆趕回金華,在醫院陪伴妻子和女兒三個多小時後,又開車回到橫店,因爲第二天一大早6點鐘,他要化好妝繼續進棚拍攝。此後一連多天,樓勝都沒法回家照顧妻子和孩子,只能用電話和視頻表達思念和問候。記者問他,家人是否會對他有意見。他說,這不算什麼。作爲演員,演戲時是不可以中途離場的。團裏很多人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家人能理解。

婺剧再上大银幕|婺剧电影《宫锦袍》在横店杀青

不計名利,甘做無名英雄

今年64歲的國家一級演員劉志宏,雖已退休,這次卻主動請纓扮演一個沒有一句臺詞的大臣,每天在攝影棚帶妝呆十幾個小時,人雖辛苦,心情卻很好。

劉志宏告訴記者,自己15歲進團,1981年浙婺第一部電影《西施淚》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自己就有幸參演一個土兵,還是男主角范蠡的配唱。時隔38年,當年和自己同批進團參加拍攝的30多人中,只有自己一人蔘與了浙婺第二部婺劇電影的拍攝。早期的鄭蘭香、現在的陳美蘭,都是婺劇的代表人物,她們各自留下了一部婺劇電影代表作,這是對婺劇發展的貢獻。而我能爲這兩部電影盡綿薄之力,感到非常榮幸。這次雖然還是個配角,也許在鏡頭裏連臉都看不清,但我仍要認認真真的演好每一場戲,這樣整臺戲纔會好。

這次浙婺上下同心協力,無論哪個部門都全力配合,在拍攝戰爭和逃難場面時,需要衆多士兵和羣衆演員,80多歲的邵小春、朱雲香等老演員和已經退休的國家一級演員鄭麗芳、李月秋、吳淑娟等,都來到了拍攝現場,而浙婺的道具、服裝、燈光、樂隊工作人員也統統換上戲服,充當臨時演員,這種一呼百應的場面,讓導演讚不絕口。

青年演員陳麗俐因病連續掛瓶多日,點滴打到雙手浮腫,爲了不影響拍攝,都是等拍戲結束再到附近小診所繼續掛瓶;連續兩天帶妝十幾個小時後,青年演員巫文玲臉頰被貼片拉破紅腫,到醫院上藥後又馬上趕了回來。

國家一級演員範紅霞,是舞臺版《宮錦袍》武則天的B角演員,在電影版中她沒有一個鏡頭,但卻每天早早的來到攝影棚,在導演試戲時,爲“武則天”走臺、站位,或者給“武則天”對手戲演員配戲、對臺詞,等陳美蘭化好妝後,就能直接進入實拍階段。

婺剧再上大银幕|婺剧电影《宫锦袍》在横店杀青

還有不少演職員則主動擔起了後勤保障工作,哪裏缺人到哪裏幫忙,不計名利,甘做無名英雄。

在《宮錦袍》拍攝期間,省市領導的關心,也給浙婺人以極大的精神鼓舞。省文旅廳副廳長葉菁,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呂偉強,市委常委、軍分區政委王振勇,副市長陶葉萍,市政協副主席許章才,以及原金華市老領導陳昆忠、朱洪法、林一心等,均到拍攝現場看望慰問演職人員,爲大家加油打氣。

正如陳美蘭所說,全院上下這麼多人爲拍攝《宮錦袍》默默付出,沒有報酬,不計得失,毫無怨言,讓我非常感動。各級領導對劇組的關心和厚愛,也是對我們的鞭策和鼓勵。我們只有排除萬難,竭盡全力的拍出一部藝術水準高、口碑好、不負重望的婺劇電影佳作,才能對得起婺劇,對得起熱愛婺劇的所有人!

按計劃,婺劇電影《宮錦袍》,將經過近半年的後期製作,爭取在今年10月前上映,向建國70週年獻禮。

(來源:《金華文化》微信公衆號,原標題:《婺劇再上大銀幕 | 婺劇電影《宮錦袍》在橫店殺青》,作者:苗青,攝影:張輝。編輯:薛文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