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太匆匆,我们总是留恋过去的日子

过去的日子,不用争分夺秒的匆忙

日子是认认真真过出来的

珍惜铝饭盒里面的老冰棍

珍惜妈妈一针针纳的厚鞋底儿

也许你正忙着呢,但看看这些老物件儿吧

翻翻你小时候藏在角落的“宝贝匣子”

是不是比真金都精贵呢…

飞鸽二八自行车

天津曾经是“自行车城”

曾经满大街的自行车特别壮观

一等红绿灯,就能看见“掏腿儿”上车起步的

现在还有人会“掏腿儿”吗?

家里孩子多的,还得在大梁按个小坐儿呢

前面一个孩子,后面一个孩子

还得嘱咐着后面孩子

别把脚卷车轱辘里

感觉只要爸爸骑着自行车哪都能到

黑白电视机

黑白电视曾经是家里最精贵的物件

一个胡同里面的有电视的人家最阔气

到点了大人孩子都搬着小马扎去看电视

那会的电视机很神奇

有两根长长的天线,还总收不到信号

必须用手拍拍电视、在挪挪天线

有时候还必须用手摸着天线才能有图像

看个“大闹天宫”恨不得在天线上绑块肉

双喜搪瓷盆儿

一个铁盆架子,旁边能放块儿“胰子”

还能在架子上放毛巾

是那会儿住平房最早的洗手台儿了

一般搪瓷盆的花纹就是“双喜”、“龙凤”、“牡丹花”

都是家大人结婚时候买的

搪瓷盆能用好多年

胡同里还有走街串巷“补锅、补盆”的

还有搪瓷的痰盂儿

家里住平房的早起第一件事

就是把痰盂儿倒了

大茶缸子

蓝色的杯口,白色的杯身

大搪瓷杯是家里人手一个的物件

毛主席头像的、花草的、金鱼的…

也算是那个年代五彩斑斓的日用品呢

妈妈经常会买个最大号儿的沏上一缸茶水

倒出来总能喝到对口儿的

为了不让盖子丢失,还会把杯盖和杯把儿

用一根麻袋绳子连起来,盖字的声音也是记忆犹新

铝饭盒

一个把儿上带麦穗花的勺子

一个大号的铝饭盒,就是带饭标配

上学最羡慕坐暖气边上的同学

把饭盒放在暖气上,把海河奶也放上

一天都是温乎的…

到了夏天,工厂里发老冰棍

铝饭盒总会满满当当的带一大盒

成了小时候最大的期待…

水舀子

水舀子有好几种

有的是铝的、有的是木头的、有的是葫芦瓢

水缸、水舀子、水梢…

现在挨家挨户都有自来水很方便

那会都是靠水缸和水桶取水用

后来水舀子还“普及”到了淋浴

坐在板凳上,往身上浇

也是院子里最简单的“淋浴”方法了

针头线脑

针线筐、针线笸箩

都是过去家里人缝东西的

里面有放着花样子、缝的鞋垫…

布撑子绷着一块布

胡同的长辈总能绣个生动的花样子

成了最耐看的工艺品

锥子

纳鞋底子用锥子,是小孩都知道的

大锥子一般是木头把儿

前面有个“卡子”把针头连在一起

顶针

总能在妈妈的指头上看到顶针

小时候总以为是漂亮的“扳指”

还会学着“还珠格格”的皇上

戴在大拇指上,当做家里的“传家宝”

茶盘儿

小时候过年家里来的亲戚最多

一堆玻璃杯扣在茶盘里还有一壶酽茶

茶盘,也是最早父母教会我们待客的象征

茶盘还会放些花生瓜子的

专门为上门的亲朋好友准备的

摆的整整齐齐,种类多样

推子

男孩剪头发最常用的就是这个

那会儿家里有手巧的,最会在家里剪

那会儿还不是很普及那种电动的

家里有种推子已经算很“专业”了

小时候女孩子会用推子剪剪脖子根

那会儿最火的“坡茬儿”

都是女学生的标志发型

大花床单

大花床单也叫国民床单

以前基本上是家家都有

大大的花,粉红色最受欢迎

虽然这种床单现在也有

但是比起以前的质量可就差远啦

鞋样子

从做老布鞋到后来的钩拖鞋

鞋样子真是家里的老古董

也是佩服能用几张纸做出

那么舒服鞋子的家里人

搓衣板

搓衣板配大木盆、小马扎

胡同院子里妈妈总是卖力的洗大件儿

木头的搓衣板被水泡到反黑

多大的床单、被罩都是妈妈手洗出来的

擦香香

天津是个风大、干燥的城市

从小妈妈就嘱咐我,洗完脸擦香香

那时候的万紫千红不舍得

把最上面那层锡纸撕干净

都是撕开一个口儿,用完再撕开一点儿

有时候,用完一罐,锡纸还是完整的

蜂窝煤

板儿车拉着一堆蜂窝煤

一个院儿就得订下不少

报纸包着蜂窝煤,放在固定的角落里

就连煤渣子都得找个大晴天

自己做点儿煤饼子、煤球省着用

没有煤气、暖气的日子,蜂窝煤真是好东西!

盖帘儿

盖帘儿、锅盖、浅子

藤子编的的器皿能用好多年

现在好多家里还有呢

每次蒸馒头、包饺子…都用的上

上面撒上面粉,蒸煮的时候,一点都不沾底儿

仪容镜

大镜子上,画着大牡丹花

或者用油漆写着祝福语

那时候结婚、奖励…都会给个镜子

老字号门口也会有面超级大的仪容镜

老店的正兴德如今还保持着这份传统

磁带

各种经典老歌都是从盒带开始售卖的

那会儿10块一盒的磁带已经是

追星的最高这配置了

为了“刘文正”的一盘盒带

爸爸会特地借过来翻录到空带子上

还得特地留张字条标注着专辑和歌名

手电筒

两大节1号电池,就能用好久

小时候还算家用电器呢

比现在的手电大好多、重好多

收音机

“学电台”是传统相声小段

里面经常会讲过去老收音串台的段子

那时候收音机的旋转钮控制里面的红指针

广播台和对讲台都是通着的

弄不好就听串台,打雷下雨更是没法听了

缝纫机

古董级的手动缝纫机

脚底下踩着、左右手还得忙着

老一辈的人甚至能用边角的布头

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小褥子来

比高级裁缝的手艺都出神入化

老摆钟

家里最“欧式”的装饰品

一个摆钟好多年都不用调时间

滴答滴答的声音听着就让人安心

而且是家里十分气派的老物件

镜框

老镜框和桌面玻璃都是

家里最传统的相片墙

从父母家人的小时候到我们自己

从黑白到彩色的照片

都是年龄和时光的真实写照

永固锁

小时候住平房的大院

生人进院都会被邻居问东问西的

一把永固的大锁+老邻居的关心

就是最安全的“防盗门”了

老电扇

虽然现在的电扇更方便更安全

但是不得不说

以前的老风扇在造型上真的更胜一筹啊

尤其是当时中国最为著名的华生牌风扇

但其实小编小时候根本用不上这玩意

那时候多凉快啊

簸箕

小时候择粮食的神奇

抖抖就能把坏子儿一个不落的择出来

煤油灯

以前没有台灯的时候经常用这个

而且有些家庭为了省钱,点一盏煤油灯

做饭时,灯在堂屋

一家人便都围在堂屋

做好饭后,把饭端到里屋

灯便也跟着到了桌上

大木头箱子

木头箱子里藏得都是好东西

据说姥姥的嫁妆就是拿它装的

那个锁扣也是和古装剧里一模一样的

算盘

小孩第一次“抓周儿”就有算盘

一直是文化人的象征

现在老字号的点心铺还在用呢

小时候不懂也要噼里啪啦的打两下

军用水壶

那会儿谁有这么一个水壶

还有小红军帽

都是班里的“大队长”级别

而且特别配自己军绿小书包呢!

咸菜坛子

腌个黄瓜、地葫芦、苤(pie)茢(lie)…

甚至是做饭省的白菜帮子、黄瓜头儿

都能扔进去,过十天拿出来

加点儿香油搭配白粥,哎,简直了~

别小看这些家里的老物件

里面都带着岁月的痕迹

也许你早就找不见这些东西放哪了

可看到这些老物件还是格外的亲切…

#今日互动话题#

你还记得哪些几乎绝迹的老物件?

内容由天津人(tianjinren88)综合整理,其他公众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