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晋子女中,除了后来也成为导演的大儿子谢衍外,另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智力或多或少都有问题。1991年谢导在天津拍摄《启明星》的时候,他的38岁的三子谢建庆因哮喘不幸去世,谢导时年69岁,但他强忍着忧伤坚持拍完了电影。“阿三”走后,谢导把全部的爱倾注在“阿四”谢佳庆身上,寄予了更多的感情。

20多年前,谢导曾在报上刊登过一则“寻人启事”:寻谢

佳庆,男,33岁,痴呆并患癫痫病……。发现孩子不见了,夫妇俩心急如焚,找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赶到报社,要求登一份“寻人启事”。当时谢导热泪盈眶,动情地说:“每次我拍片回来,阿四总要守候在门口,时间再长,夜再深,他也等我回来。”当晚7时许,一位工人在上海西南郊的田林新村发现了“阿四”。谢导夫妇立刻赶去,看到“阿四”,谢导激动万分。环顾四周,他不由得又感慨万分。原来,这里正是他30年前拍摄成名作《女篮五号》的外景地。

由于阿四生活不能自理,谢导为了这个儿子操碎了心,洗尿布、理发、刮胡子……小儿子曾多次走丢。谢晋说:“我爱自己的儿子,不管这个儿子智力如何。”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谢导在“阿四”的上衣口袋里装进两张他和小儿子的合影照片,照片后面写着谢晋的宅电、家庭地址和说明:“我是谢晋的儿子。”后来走丢了,真的就有人把阿四送回来。

在与谢导的多次相谈中,每毎提到“阿四”佳庆总是一声叹息,接着你便能听到谢导的自言自语:“照中国传统说法,他们是‘讨债鬼’,大慨是我前世欠了他们的‘债’,今世要来还。可是,我这债是今生今世也还不清的。” 看来于此谢导也只能自嘲自叹来安慰自己罢了。

有次,我对谢导说,您是浙江上虞人,大雯阿姨是四川江安人,说近亲那是八杆子也是打不着的事,且两家祖上都是高智商的,为啥出现这种情况。谢导似乎很认真思索了一下说,这或许与酒有关……

谢晋平生对酒有三大爱好:爱酒、品酒、藏酒

谢导视电影为生命,视酒为最爱,在电影圈里有“酒圣”之誉。他的老家绍兴上虞是酒乡,他曾说:“我是喜欢喝酒的,什么酒都喝,但喝得最多的是我家乡的黄酒。我从小就是酒里泡大的,儿时就模仿孔乙己的腔调,一盘茴香豆、一盅花雕,一会儿工夫就下肚。当了导演后,更是不可一日无酒,而且把酒与电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与作家谈本子必须以酒会友,写分镜头一定以酒代茶。拍戏现场,别人带的是浓茶饮料,我却带酒壶,边执导边尝酒,灵感会连连迸发,拍出来的戏更精彩。有一回我率摄制组赴国外拍外景,机场工作人员见我手拎的皮箱特别沉,顿生疑点,一定要当众打开。只得乖乖开箱,一看箱内装的全是茅台、汾酒、五粮液,逗得全场哄堂大笑。”

谢晋高兴之余频频举杯,海量呢

与谢导有过记不清的觥筹交错。每每说到酒他大多眉飞色舞。他也常夸海口,年轻时他绍兴老酒是七斤八斤不醉。

谢导是个直率的人,有时候对待个人的隐私也不回避,说到二个傻儿子,谢导常以他惯有的略带沙哑的嗓音歉疚地说,问题很可能在我的身上。谢导是个爱读中国历史的人,他说,中国历史上的“才子”特别是诗人之类的文人,如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大都嗜酒,其子女亦多有呆傻的,至少是“不敏”,这与饮酒过量是分不开的。现代医学证明,酒精伤害精子,使精子畸变。可惜我知道这点太晚了,年轻时,我就好酒,三五知己,喝起酒来通宵达旦。回想起来,我生“阿三”、“阿四”的时候,恰好是我纵酒最过的时候,喝起来豪气冲天,家乡的黄酒,各地五色杂酒,尤其是茅台、汾酒、五粮液、衡水老白干、桂林三花酒、兰陵美酒 甚至内蒙羊羔酒、新疆马奶子酒,逢酒必喝,尽兴而醉,痛快啊! 但痛快是痛快,也留下了这笔孽债。只有当他说起大儿子谢衍时,他会悄悄从皮夹子里拿出

谢衍从在美国的彩照,这或许是他最大的慰藉吧!

执导电影《女儿红》时的谢衍

可令人遗憾的是,倾注着他生命希望的谢衍竟英年早逝,先他而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