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保留着大量珍贵的古闽越文化、古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遗产,其文化形态多样,地域色彩浓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那你知道福建哪些东西已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编将给大家介绍这些灿烂的遗产。今天,将首先带大家走入南音的世界。

南音,也称为泉州弦管,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是闽南人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也是福建现存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这曼妙之音,或飘逸、或空灵,犹如天籁。今天,跟着小编一起,去探寻下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吧~

南音的历史渊源

“南音”一词最早应该出现在汉代,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高诱注曰:“南歌,取南音以为歌也。”

《吕氏春秋音初》记:“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南音。”从“侯人兮猗”与《楚辞》体式相类来看,南音主要应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长江下游的吴音和越音。

随着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战乱,贵族、官宦和地主纷纷南迁,唐玄宗统治时期形成的“大曲”,被带入福建,为南曲起了催生的作用。

南音的发展历程

南音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年至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年至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

主要流行于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香港及南洋群岛(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华侨旅居地区也很盛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1日,福建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音的风格

南音一般与古琴、昆曲同被归类为文人音乐,它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主要风格有三:有浓厚的清高人品意象;非表演性,而是同好之间的情感交流;怡情养性,而非一时之悦耳。

南音的乐器

南音的主要乐队组成可分成“上四管”和“下四管”。“上四管”即以洞箫、南琵琶、三弦、二弦及拍板的坐奏,又称“顶四管”;

“下四管”即以南嗳(中音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木鱼)、四宝、声声(铜铃)、扁鼓,共十种,故又称“十音”。在惠安一带还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南曲的音乐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

“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

“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

聆听南音

泉州新门街南音艺苑、泉州的文庙、文化宫、文化馆等地,均有南音的演奏会哦~ 感兴趣的朋友到了泉州不妨找个地方小坐,聆听一方唐宋遗音。

下期预告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妈祖信俗

END

fztour

zzlyj12301

visitxm

宁德旅游

ndly12301

smta12301

ptslyj

WHLY0597

武夷山旅游

wyslyfw

qztour

ptht61

xmcydc

npwyl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