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婚姻確實是人生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一段旅程。

一部分人渴望早早結婚,步入人生的下一階段;而有的人覺得“還年輕,要享受青春”,一拖再拖。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顯示,中國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爲26.7歲,女性24.9歲,比法定晚婚年齡(男25歲,女23歲)還晚。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向往“晚結婚”?其實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推遲結婚年齡得到了來自社會心理學領域的數據支持,不信快看!

1.結婚的最佳年齡是什麼時候?

愛情雖然不分年齡,但結婚可是有“最佳時間段”的!

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教授尼爾·沃爾夫格特的研究顯示,最佳結婚年齡段是28-32歲,在這之前或之後都不推薦,因爲32歲之後每晚一年結婚,離婚率都會增加5%。

“32歲+”的單身人士,又一次受到了“暴擊”,不過也別急着下結論。

研究者在報告中提到,以上數據基於對美國全國家庭情況的調查研究,是基於美國人羣得出的結果,在對中國人的行爲預測上,僅可以作爲參考。所以,“32歲+”的單身人士們是否成婚,不能只看一紙數據,還得考慮自身情況。

2.爲什麼28-32歲最適合結婚?

1.這個年齡的人應該很容易分辨兩人到底是真合得來,還是僅僅是荷爾蒙作祟。

2.這個年齡的人逐漸開始有了人生規劃和責任感,有一定的家庭責任心。

3.這個年齡段的人在經濟上有了一些支持,可以滿足兩個人共同生活的需要,所以說“麪包會有的,愛情也會有”。

4.此外,32歲以上結婚的人比起28歲-32歲的人,順利生下小孩的幾率有所降低,也因此容易失去維繫夫妻關係的重要紐帶。

5.這個年齡段之所以最佳還在於,32歲以後的人往往行爲習慣都已養成,這個時候即使遇到情投意合的人,可能也不願輕易爲對方去改變自己既有的生活習慣。

3.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晚婚?

(1)經濟思想更獨立

結婚意味着從原生家庭到組建新家庭的蛻變。若小兩口都有獨立經濟能力,就能用更多精力經營新家庭,而不是受父輩制約。

兩人都有穩定的事業,能減少因不確定因素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如異地戀、爲去哪裏發展而爭執等。

(2)責任心更強

當代年輕人在成長路上多由親人包容着,很少主動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婚姻需要理解、包容、體諒。隨着年齡增長,心智更成熟,包容心和責任心更強。

(3)忍耐度更高

經過人生歷練後,人更能承受挫折,對婚姻摩擦的忍耐度也會相應提高,不容易衝動。

由於結婚還涉及到兩個家庭,因此年齡越大,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相對越好,有利於處理好婚後家庭關係。

(4)擇偶觀更穩定

過早結婚,可能會被尚未穩定的擇偶觀影響,找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人。

但結婚也不是越遲越好,還應該結合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的因素,綜合考慮。

主辦單位: 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主編:蔣頻 編輯:李勁松

來源:生命時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