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駝鈴絲路情 ——“治蝗大戰”

悠悠駝鈴絲路情 ——“治蝗大戰”

作者簡介:周曉沛,資深外交官。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1971年到北京外國語學院俄語系進修,1973年起在外交部工作。

曾任中蘇邊界談判代表團科員,駐蘇聯使館研究室隨員、三等祕書、 二等祕書,外交部蘇聯東歐司蘇聯處副處長、處長、參贊,東歐中亞司參贊、副司長、 司長,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公使,駐烏克蘭、 波蘭、哈薩克斯坦特命全權大使。

曾榮獲波蘭共和國高級十字功勳勳章、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榮譽證書和共和國獨立20週年獎章、外交部優秀外交官稱號和優秀共產黨員獎章。

現任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老朋友理事會主席,外交筆會副會長,外交學院兼職教授。

著有《中蘇中俄關系親歷記》、《大使札記——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別樣風雨情緣》。

悠悠駝鈴絲路情 ——“治蝗大戰”

圖 | 飛機治蝗

2004年夏天,新疆阿勒泰地區遭受空前蝗災。大批亞洲飛蝗和意大利蝗蟲成羣結隊地從哈薩克斯坦向我阿勒泰、吉木乃等地遷移擴散。

這些“不速之客”密度爲每平方米100-3000只各次不等,在光天化日之下“偷越”國境,隊列長約200公里,縱深達50公里。當時飛蝗已進入成蟲期,每天越境危害面積多達1萬餘畝地。

國務院主管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批示:要高度重視並採取得力措施,把此次蝗災控制在最低程度。農業部要進一步協助和支持地方,組織好對入境蝗蟲的防治工作。外交部要通過外交途徑與哈薩克斯坦方面交涉,協同防治,以減輕我方壓力。

隨即,李肇星部長要求歐亞司和我駐哈薩克斯坦使館同時向哈方提出緊急交涉。

這是我外交生涯中初次碰到“非傳統安全威脅”。我第一時間聯繫上哈外交部主管司長,簡要通報了有關蝗災的情況後指出,根據2002年雙方簽署的關於在防治農業病蟲害方面加強合作的協議,希望哈方同意在兩國邊境地區開展聯合防治蝗蟲行動,並允許中方治蝗飛機、機械跨境作業。

對方表示,一定積極配合中方。第二天,我利用外事活動的機會,又向哈主管副外長談了聯合治蝗一事。

哈外交部除同意在哈中邊境地區開展聯合治蝗行動外,還轉交了哈農業部致我農業部的信件,通報哈境內的蝗災情況以及哈方採取的相應措施。

其中提到,依據近幾年來掌握的規律,與中國接壤的東哈薩克斯坦州和阿拉木圖州蝗蟲活動頻繁,成批蝗蟲幼蟲的成活期一般在5、6月上旬爲滅殺一二期幼蟲的最佳時期。

這些“情報”爲我進一步摸準“外敵”動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兩國通過外交途徑達成協議後,我國農業部很快派出了五名專家前往哈境內進行聯合治蝗考察工作。

李肇星部長對治蝗的後續工作十分關心,不時詢問情況,並囑咐:此次蝗災較重,駐外使館一定要高度重視。駐哈使館這次工作如果做得好,要表揚;做得不好,要批評。

過了不久,我們使館收到部裏的表揚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