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錢,它代表了一種資源,合理地安排這種資源,掌控好了這種資源,才能將人生安排得井然有序。

正如《花錢的藝術》中所說:“我們花錢的水平,其實就是生活的水平。”

花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

走出花錢的三個誤區,讓人生在花錢的藝術中更加閃耀。

窮人思維

在這個世界上,窮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在窮人思維之中,走不出心窮。

什麼是窮人思維呢?那就是一味地省錢,從不捨得爲任何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地方花錢,甘願生活在一種困頓而潦倒的生活狀態裏。

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老人,爲了不浪費,喜歡把剩飯留到明天。

第二天,先解決昨日的剩飯,新鮮的飯菜又留成了剩飯剩菜。

如此循環往復,長期以往都喫不上幾口健康營養的飯菜,看似節省,實際上不過因爲“心窮”,作繭自縛,將自己綁在了苦日子裏。

長此以往,熬壞了身體,更失去了生活中的鮮活與憧憬,實在得不償失。

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在隨筆集《度過人生之旅》中曾回憶道,小時候,家裏並不富裕。

但是,父親去買東西的時候,像是牛肉火鍋用的肉,總是挑最貴的買。蔬菜也不是店裏剩下的便宜貨,而是在附近的蔬菜店買來新鮮的、當天喫的分量。水果也是,雖然價格高些,但還是會買漂漂亮亮、剛好成熟的當季水果。每逢請客,家裏總會盡量做出好菜。

當時她總琢磨“爲什麼不節約點呢?”

父母卻果斷地回答她:“爲節約而買便宜、不好喫的東西,那麼生活就沒什麼意思了。

節儉存錢很重要,但適度地花錢可以增加我們的幸福感。

花錢的藝術便是在花錢與存錢之間找到恰如其分的平衡,不再一味節省,而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照顧自我,取悅自我,投資自我,帶給自己更美好的生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們花錢的水平,其實就是生活的水平。生活想要好起來,心先要富起來,走出窮人思維,用長遠的目光望向未來,合理地規劃與經營生活,用豐盈的心態面對生活的一地雞毛,才能迎來更好的生活。

過度消費

前同事小林,就是這樣一個典型過度消費者。月入8000塊,算是還可以的,但到了月末,花錢花得一分不剩,甚至還要舉債度日。

只要哪裏新開了家網紅店,不管消費高得多離譜,她一定得去打卡喫飯,還得呼朋引伴,各種拍照曬圈,買單時也總是搶着付錢;每次看到衣着漂亮的女孩走在自己身邊,或者看到一些女孩爲了包包和鞋子討論得熱火朝天,她都會去找同款,且花錢去買最新款的,甚至不惜刷爆5張信用卡。

還記得去年的雙十一,小林曾經信誓旦旦在辦公室內喊着“再買剁手”的口號,鬥志高昂,可第二天卻還是工資發光,不得不到處找同事借錢,搞的大家關係相當緊張,且還負債累累。

像小林這樣,欠一屁股債的年輕人,顯然不止她一個。借錢消費,過度消費,蠶食着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

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底,中國人應償信用卡的信貸餘額爲6.85萬億,2015年底,這一數據爲3.09萬億,三年時間,這一數據翻了一倍還要多。

一旦過分沉迷於虛榮感、儀式感,忘了要理性消費的話,自己不但在經濟上捉襟見肘,甚至還會連累到別人。

《花錢的藝術》中說:“讓我們真正快樂的事情不是擁有了一樣東西,而是能夠自在地使用它。

擁有一樣東西時剎那的快樂是短暫的,而當一切在自己掌控中,安心而自在地享受物品所帶來的溫度與喜悅,則是深刻而長久的。

在承受能力之外的消費是一種消磨,衝動過後,便成負累。

金錢帶來無限的物質快樂,但是非理智的過度消費,卻會在不知不覺間侵蝕掉生活中真正的自在歡愉。

花錢的藝術,就是走出過度消費的誤區,理性地生活。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生活纔會回報給你穩穩的幸福。

爲錢所累

還記得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的作品《歐也妮·葛朗臺》,裏面的葛朗臺是衆所周知的世界四大吝嗇鬼之一。

在葛朗臺眼中,金錢高於一切,沒有錢,就什麼都完了。

對於每一筆買賣,葛朗臺都計算得像天文學家那樣準確,每天戰戰兢兢,生怕喫了一點虧。

當他的妻子死後,他還把女兒的繼承權剝奪了,把所有的家產都攬到自己一個人名下。

在本堂神父爲他做臨終聖事時,還拼命抓住其胸前的鍍金十字架,“這最後一次努力使他付出了生命”。

葛朗臺手中握着鉅額金錢,但是卻活成了金錢的奴隸,一生爲錢所累,錯失了生命中真正美好的愛與幸福。

正如《花錢的藝術》中說:“如果你想通過追求物質和金錢來彌補你的孤獨的話,你不會更快樂,它反而會成爲你的負擔。”

金錢可以是許多東西的外殼,卻不是裏面的果實。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錢,卻也不能爲金錢所累,奔忙一生,卻忘記了內在的初衷。

花錢的藝術,是成爲金錢的主人,用錢有道,用花錢來實現內心的安穩和舒適。

人生在世,不就是要去悅納與感受那些帶給自己美好的事物嗎?而金錢,不過是幫助我們實現這些的工具,而不是最終目的。

走出金錢的牽絆,卸下金錢的負累,找到生命的初衷,纔是花錢之道,也是生活之道。

花錢是一門藝術,更是生活之道。學會花錢,就是學會生活。

走出花錢的誤區,擺脫窮人思維,拒絕過度消費,不再爲金錢所累,美好的生活就在這份理性與智慧中。

做金錢的主人,方可做生活的主人,做命運的主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