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食品学家粗略统计,一个正常人以存活80岁为计,大约能吃50吨食物,其中,在一生中大概要吃进:365*80*0.5kg=14600kg=14.6吨=28000斤粮食。

“民以食为天”,2018年10月16日是第38个世界粮食日,从每一餐美味和每一粒粮食的背后,也给我们反思,要想端牢国人的饭碗,务必要保障源头粮食安全。

当今世界,仍有8亿多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我国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6.5%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

如何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还面临很多痛点:农户粮食产后服务能力较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粮食质检体系不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

我们吃掉了那么多粮食,如何来保障我们摄入的粮食是健康的,才是对我们身体健康的有效保证,我们如何保证健康的食品的,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土壤健康。

只有土壤健康了,才能种出来安全的食品,例如现在的土壤的酸碱化,铅超标,有机质下降等等都是不能生产出健康粮食的首要的问题,如果想生产出健康的粮食,首先要从土壤的调理来下手。

第二,农业投入品。

原来我们曾经使用的高度农药,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包括现在我们在肥料的使用上也有明确的规定,禁止动物粪便直接施入土壤,必须经过处理和发酵,这样生产出来的粮食才健康。

第三,种植方案。

我们的科学的种植方案就尤为关键,不能过度的使用农药或者是肥料这样都会对后端的粮食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近几年比较受追捧的,例如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

第四,粮食的保存。

其实我们整个从粮食的生产的过程中包括运输储藏都是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案,只有通过这些过程的管理,我们才会有健康的粮食,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

除此以外,建立与完善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健全第三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评价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