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在生活中很常見,踝關節扭傷在關節及韌帶損傷中是發病率最高的疾病,跑步、下樓梯、穿高跟鞋都容易出現這種狀況,很多人因爲崴腳之後進行了錯誤的處理,導致病情加重,下面幾種錯誤做法,一定要避免。

一、不固定

踝關節的扭傷一般都是內翻的損傷,90%是外側的韌帶出現了斷裂或者撕裂,從而導致腳踝兩側韌帶拉力處於不平衡的狀態,有人認爲使用外固定的方法非常麻煩,而且也會影響到正常的行走,所以不願意固定。其實崴腳之後使用固定的方式有利於減輕疼痛,同時也可以消腫,能夠促進損傷軟組織的恢復。

二、不注意休息

大多數人認爲崴腳之後不需要休息,不影響正常生活,實則不然。休息是髖關節韌帶恢復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崴腳後應該少走路,如果繼續走路,不利於韌帶的修復,也不利於腫脹的消退,長時間下去也會損害外腳踝,導致韌帶拉長和鬆弛。同時,把崴的那隻腳抬得高一些。所以只有抬高雙足、適當的休息才能夠恢復正常的行動。

三、立刻熱敷

當崴腳之後腳踝出現韌帶撕裂、疼痛腫脹、小血管會出血,增多組織液的滲出,局部可能會出現疼痛和腫脹,並且會慢慢的加重,有一部分人羣崴腳之後立即採取熱敷的方法來緩解,雖然能夠暫時讓人們得到舒適,但是這樣會增加滲液和出血,從而加劇腫脹。24個小時之內應冷敷,24個小時之後纔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消腫。

四、不愛看醫生

一部分的人認爲崴腳只是一種小毛病,根本不用去醫院,所以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當出現骨折時,如果早期沒有得到治療的話,那麼就會給骨關節恢復埋下了健康的隱患,崴腳後腳腫痛的患者應該選擇正規的骨科醫院就診,去醫院做x片檢查,排除是否出現骨折。

最後提醒大家的是,適當運動,像是慢跑、快走等,可以保持肌肉的柔韌性,不容易造成習慣性扭傷。並且,運動前進行20分鐘的拉伸、熱身。平時避免在溼滑的地面上行走,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時,千萬不能穿高跟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