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和他的爺爺半兩一樣,五銖其實說的是一個重量。一兩等於二十四銖,相當於現在的十六克。算下來每一銖等於0.666666…克,所以算下來每個五銖的重量差不多是3.333333…克。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所以一個秦半兩等於十二銖,重量大約等於三個四銖半兩。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漢武帝鑄造過很多錢,其中也包括三銖錢。那時候三銖和四銖半兩交替出現,說明漢武帝一直在尋找一種最佳的貨幣形制和最佳的貨幣投放手段。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啊,五銖,你比三銖多兩銖!元狩五年,漢武帝命令郡國開始鑄造一種新錢:Ladies and gentleman-郡國五銖!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然而,郡國五銖的鑄造和髮型也並不是很理想。比如有的郡國五銖是這樣的。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三枚都超過一兩重了,真是太實在了。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從秦到隋記重是16兩爲一斤,一斤約合現在250克左右

當然也有的也很輕薄,穿口很廣。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郡國五銖有幾種常見的版式,這組是面四決。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郡國五銖之出頭銖,很明顯,銖字朱頭中豎很長,看起來似乎不太禮貌,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穿上月牙,也有叫穿上倒三角的。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穿上一決,也有叫穿上尖星的,這版略少些,跟出頭銖差不多。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穿下槓的兩種版式,注意五字的寬窄。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穿下半顆星,有的星大一點,有的小一點。顯然不同的郡國,存在不同的標準。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比較常見的版式還有穿上橫、以及無記號版。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此張牙舞爪面目猙獰形制不均的郡國五銖,顯然不是一種理想的貨幣形式,和半兩相比不就是小了一點嗎?而且,五銖由郡國來鑄造,顯然不利於中央對經濟的掌控,於是新的改革在所難免。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上林三官五銖。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在上林三官五銖出現之前,還存在一種由中央鑄造的"赤仄五銖"。大約是圖裏這樣的,也不準確啊。所謂赤仄五銖就是過4克,厚2.7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赤仄有兩種說法,第一是"淨邊",就是把毛邊剔除,使邊道很整齊,就像現在看到的三官五銖那樣。第二說法就是把邊道塗成赤色。目前來看,還沒有見到哪種五銖有紅色的邊邊的。圖中這是一種比較被認可的赤仄五銖形制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史書上說,剛開始的時候,赤仄五銖一枚可以兌換五枚郡國五銖,所以赤仄五銖通常比較厚重。基本都在4克以上。但這裏要強調的是,赤仄五銖目前仍然是一個謎,沒有一種五銖可以肯定地說,這就是赤仄五銖。這種五銖是個神一樣的存在,但就是沒有百分之百的肯定。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赤仄"邊道圖和郡國五銖邊道圖比較。赤仄是帶引號的。左面是"赤仄",右面是郡國。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爲什麼說赤仄五銖是個謎一樣的存在呢?秦漢錢幣廣泛使用錢範鑄造,如果說這種五銖錢和一種錢範的形制對應上了,那麼我們就說這種錢是某某皇帝的某某年號範式的。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說某五銖錢是漢武帝的形制,某種是漢宣帝形制,原因就在這。如果一種錢沒有和任何錢範對應上,就只能根據它的形制,來推測它屬於誰鑄造的。這樣就不準確。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上林三官錢範大量的出現,爲五銖錢斷代提供了大量的依據。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西漢三官五銖版式的變化,除了文字,還要注意錢背面的變化。有些錢一眼三官,就是從背面分出來的。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西漢元帝和以後的西漢三官版式。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西漢末年的磨郭五銖錢。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還有雞目五銖錢,其實雞目五銖版式也很豐富。但是雞目做什麼用的呢?輔幣?陪葬?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西漢結束後,新莽政權開始了。王莽,以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傑出的創造力,爲廣大泉友帶來了巨大的福利。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王莽沒有鑄造五銖錢,他個人是排斥五銖的。但在他第四次貨幣改革之後,有一種形制和五銖差不多的錢出現了。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隨後出現的更始三式和不知出處的"涇陽式"(暫且認爲孟村式是更始),從形制上看,總感覺有布泉的影子。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那麼更始五銖和西漢五銖怎麼區分呢?再多的描述都不頂用,除非買一個,自己比較,從面文,手感、背,一比較就明白了。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涇陽式是什麼鬼?出土在咸陽市涇陽縣的一種毛邊五銖,不知誰鑄造的,也沒有非毛邊版的。可能是一種沒有正式流通的試鑄錢。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東漢五銖,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六年鑄造的錢。形制上有鮮明的特徵。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東漢雖然同樣版式衆多,但是很少有人說,哪種版式是哪位皇帝的哪個年號鑄造的。畢竟錢範極少發現,一般不太研究具體年代的版式了。但是從五字和銖字的變化上,不難體會出那種細微的變化。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一般也就分個建武五銖和漢靈帝四出五銖,畢竟那個很有代表性。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還有一種特殊的形制,平背五銖。這種五銖很薄,背面沒有背郭,就像半兩。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與西漢相比,東漢的傳形十分常見,合背、合面多了。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東漢中後期,記號五銖大量出現。這些記號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有人認爲是記數用的,或者是爐記。可是它代表什麼呢?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還有些比較複雜的記號,面記號還有背記號的。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陰刻記號,還有星記號。很多很多。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兩漢,喜歡版別、記號還是品相呢?

其實,比兩漢更復雜的是六朝。版式衆多而且非常昂貴。所以,兩漢還是比較適合初學者去細細品味的。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拙眼識銖:獻給搞不懂五銖的同學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