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回家路 風景長鏡頭 長沙縣星沙大道華麗變身“星光大道”,市民下班走路回家收穫新體驗

長沙縣星沙大道人行步道兩邊樹木茂盛,步步皆景。長沙晚報通訊員 章帝 攝

長沙晚報記者 姜國 通訊員 林暢

昨日下午5時下班後,白領李艾換了雙平底鞋,開啓又一段每日“旅行”——步行回家。李艾在長沙縣城區中心的寫字樓星隆國際廣場上班,距離她住的鳳凰城小區1.2公里。這段步行路程,是她每天最愜意的時候。

途經超市,順便買好食材

走出寫字樓,向左一拐就來到了卜蜂蓮花超市。超市生鮮區的廣告牌上,幾個大字特別醒目:“波士頓龍蝦到貨”。“17個小時,用飛機從加拿大運到長沙,再從黃花綜保區分撥過來,特新鮮!”“八百里”公司海鮮銷售員給李艾選了一隻肥壯的龍蝦。隨後,她又挑了幾把嫩綠的娃娃菜。

拎着晚餐食材,從超市東門出來,就到了棠坡路與星沙大道交會處。精緻的街角公園裏,紫色太陽花剛剛收攏花瓣,幾樹金桂還在驕傲地開着,像枝頭燃燒的火苗。

路過天橋,不再心有忐忑

路過公園,拾級踏上星沙大道過街天橋,李艾會刻意放慢腳步。粗糙的陶瓷顆粒摩挲腳底,一陣酥麻感從腳心蔓延至全身。看着橋下川流不息的車輛隨着道路兩廂的綠意綿延向遠方,像一幅流動的風景畫,她掏出手機,將眼前的景緻定格。

放在以前,李艾過這條路時都會左顧右盼,小心翼翼。那時,路口也沒有紅綠燈,過街往往要與車爭道,耽誤時間不說,還有安全隱患。

今年8月底,這座人行天橋建成開放,李艾成爲第一批過橋人。天橋不僅緩解了星沙大道路段的高峯擁堵,更保障了行人過街安全。天橋設計也很貼心,分爲樓梯和坡道,無障礙坡道方便非機動車和老人、殘疾人等坐輪椅通行。

下班回家路上享受愜意慢時光

天橋另一端連着萬象匯購物中心。這是一處集餐飲、娛樂、購物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幾乎能滿足李艾全家人的休閒需求——兒子喜歡去泡二樓的書吧,自己和丈夫週末會去三樓的影院看場電影,而每天晚上7時到8時,公公婆婆都會在購物中心的前坪跳廣場舞。

秋日的陽光透過茂盛香樟枝葉,灑在眼前蜿蜒的人行步道上。路旁服裝店裏傳出的歌聲悠揚而舒緩,正如李艾此刻的心情。從星沙大道右轉進入望仙路,從第一個門崗進入,李艾就到了自家樓下,抬手看了一眼時間:5時45分。

這種不自覺緩行的節奏,是李艾每天下班後的新體驗。尤其是今年以來,這段路越走越慢。因爲她的身體感官越來越爽:空氣中的花香,眼前的景色,腳下的步道,都在挽留她享受一段回家前的慢時光。

回家“最後一公里”路途更舒心

李艾迴家的這段路,是大多數星沙上班族回家的“最後一公里”。從開元路往北,星沙大道串起了十來個居民小區,這條南北向幹道是市民上下班的必經之路。爲了給工作一天的上班族來一次回家前的“身心按摩”,今年以來,長沙縣把更多人性化考量融入“一圈兩場三道”建設:以星沙大道爲例,增設人行步道8公里、自行車道8公里,架設人行天橋,優化綠植品類,將這條道路打造成了文明創建示範街區。原來“土裏土氣”的星沙大道,華麗轉身爲市民眼中的“星光大道”。

無論開車還是步行,途經這一段,星沙人都會放慢車速,放慢腳步,看看兩廂風景,聽聽城市聲音。對於他們來說,眼前色彩繽紛又緩緩流動的景緻,就像一個優美的電影長鏡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