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与发展取得哪些成效?最新蓝皮书发布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編著的《中國企業改革發展2018藍皮書》近日在京發佈。

国企改革与发展取得哪些成效?最新蓝皮书发布

報告認爲,過去幾年,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漸好轉,企業改革與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束縛國有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還沒有完全破除,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報告指出,過去幾年,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漸好轉。

這一方面得益於“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另一方面則得益於國有企業自身的深化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在處置“殭屍企業”、治理特困企業,化解中央企業過剩產能的同時,着力推進“四項改革”試點工作——

即中央企業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中央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中央企業董事會授權試點和中央企業派駐紀檢組試點。

在國務院國資委帶動和相關文件的指導下,地方國資委也積極穩步推進各項試點工作。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運行態勢較好。

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18年1月至11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總的營業收入587500.7億元,同比增長10.0%;利潤總額爲33877.7億元,同比增長12.9%;資產總額爲1787482.9億元,同比增長8.4%。

其中中央企業資產總額803391.7億元,同比增長6.7%,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984091.2億元,同比增長9.8%。

據國務院國資委於2019年1月1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時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運行績效顯著:

一是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9.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利潤總額1.7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淨利潤1.2萬億元,同比增長15.7%;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6100.1億元,同比增長17.6%。

二是降成本和降槓桿效果持續顯現。

2018年中央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增速低於收入增速0.4個百分點,百元營業收入支付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0.4元,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2018年12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爲65.7%,較年初下降0.6個百分點,50家企業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

三是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加速增長態勢。

2018年中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全年保持正增長,全年增速較前三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

報告對未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第一,將高質量發展引入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考覈中,升級國有企業發展目標。

無論是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還是國有企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乃至其他方面的國有企業改革工作,都不應僅僅追求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而應該將高質量發展作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全新目標。

要大力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要從質量上做優國有資本,優化國有資本佈局、提高資本回報率、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要從質量上做大國有資本。

第二,實施高質量重組。

一是國企重組應聚焦提升競爭力,紮實推進戰略性重組。中央企業要從“國內競爭爲主”向“國內外競爭並重”轉變。

同時,還將加強頂層設計,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穩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本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二是應注重重組質量效果,加快推進內部資源重組。2018年中央企業集團層面的重組整合不再是簡單強調形式上、規模上的加速,而是更加註重重組的質量和效果,更加註重內部資源整合和協同,更加註重提升企業的整體功能和運行效率。

從地方國有企業來看,未來一年內,各地國資委所監管企業的產業佈局將進一步優化,企業之間的重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特別是一些同類型業務的公司,資源整合將全面展開。

三是應更加發揮產業協同作用,穩步推進企業重組整合。國有企業將加強產業鏈上下游重組併購力度,推動向高端價值鏈的延伸與轉型升級,努力打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四是應更加關注產業發展方向,積極推進新業態新領域重組併購。中央企業要緊密圍繞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積極推進新業態、新領域重組併購,特別是對重要性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生態環境保護、共用技術平臺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加強重組併購。

第三,穩步推進國有投資運營公司試點。

試點企業應深刻領會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改革的關鍵環節,打造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升級版。

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改革試點始終在黨的領導下穩步推進。

要按照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方向,加大授權放權力度,最大程度激發各級企業內在活力。

要發揮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作用,優化中央企業國有資本佈局結構。

要強化集團總部在戰略引領、資本運作、風控合規、審計監督等方面的職能,全面提升集團管控能力。

要同步開展落實董事會職權、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等多項改革,充分發揮綜合性改革的乘數效應。

第四,打消疑慮、破除制度障礙,提速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制度方面,必須切實保障各類資本的合法權益,有效防止國有資產以各種方式流失,降低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門檻。

在理念方面,必須明確,混合所有制企業不是簡單的各類資本的融合,就如同一般性質的股份公司一樣,資本各方是休慼與共的關係。

第五,提升國有企業海外投資風險意識。

增強國有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之一。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展國際化經營等領域和環節,要強化監督,並嚴格責任追究。尤其是隨着國企“走出去”的步伐加速,對於全球視野內的風險防範也是日益突出的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要高度關注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做到預案在先,要關注匯率走勢,防範匯率風險。未來應完善境外投資監管制度,豐富境外投資監管手段,推廣“走出去”合作共贏模式,加強央企境外單位黨建工作,加強境外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

第六,持續推進國有企業去產能和去槓桿工作。

基於國企的巨大體量和重要地位,要改革我國經濟的供給結構,國企必定首當其衝。

因此,國企混改必須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要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來推進。其中尤以去產能和去槓桿爲重點。

國企是去產能的重點,化解過剩產能應更多地依靠市場作用,這也要求國企必須向完全的市場主體轉變。混改恰逢其時,將依託外部資本來完善國企的現代企業制度、加速市場化進程和減少政府幹預。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金輝

編輯:朱林國

責編:朱林國

聲明:人民網國資曉渝推送稿件除註明原創內容之外,其餘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爲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電話:67885978

大家都在看

新成效 | 助推“交通三年行動計劃”,重慶高速集團乾貨多

新產品 | 被行業大咖寄予厚望!川儀股份的這個“大腦”不簡單

新舉措 | 今後的重慶機場會變成咋樣?三大關鍵詞來了解

出品:重慶市國資委 人民網重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