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時,《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爲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爲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原標題:深圳重磅新政發佈,市場影響萬衆矚目)

週末又有重磅消息,這次是深圳。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18日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意見》發佈之後,深圳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實施方案的起草工作。

據證券時報報道,目前,深圳市有關部門正在加緊開展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實施方案的研究起草工作,預計再過一段時間就會公開發布。

《意見》中指出,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

同時,《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爲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意見》十大要點全梳理

《意見》全文共4000多字,根據中國基金報梳理,十大要點如下。

一、深圳發展目標

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爲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爲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爲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二、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載體

以深圳爲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三、更加開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

支持深圳實行更加開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在深圳創辦科技型企業、擔任科研機構法人代表。

四、完善創業板,推動註冊制改革

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

五、基金產品互認

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

六、支持深圳試點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更多國際組織和機構落戶深圳。

七、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進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以制度創新爲核心,不斷提升對港澳開放水平。加快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探索協同開發模式,創新科技管理機制,促進人員、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創新完善、探索推廣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機制。

八、健全政企溝通機制,加快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進一步激發和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完善企業破產製度,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實現主動、精準、整體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務。

九、支持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

綜合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率先構建統一的社會信用平臺。

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探索完善數據產權和隱私保護機制,強化網絡信息安全保障。

十、港澳居民也能享有“市民待遇”

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與人才住房制度。

哪些行業將受益?

證券時報e公司官微總結了五大受益行業,分別是5G、人工智能行業;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通信、醫療器械產業;海洋產業等。

一、5G、人工智能行業

《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爲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二、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

《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加強粵港澳數字創意產業合作。支持深圳建設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引進世界高端創意設計資源,設立面向全球的創意設計大獎,打造一批國際性的中國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豐富中外文化交流內容。有序推動國際郵輪港建設,進一步增加國際班輪航線,探索研究簡化郵輪、遊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續。

三、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

《意見》指出,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金融監管。

四、通信、醫療器械產業

《意見》指出,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未來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建立更具彈性的審慎包容監管制度,積極發展智能經濟、健康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五、海洋產業

《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

哪些股將受益?

證券時報e公司官微指出,從具體二級市場利好來看,深圳本地股將率先受益,另外紮根與深圳毗鄰的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也將受益,此外,A股其他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較大比重業務的企業也有望受益。

券商中國在文章中指出,深圳本地股和深圳國企改革股將明顯受益。

早在7月24日之前,深圳本地股就一度非常活躍,當時市場就預期會有關於深圳的利好政策出臺。後來的深改會議也證實了這一點。此次消息的發佈,對深圳本地股而言可能又是一個催化劑。

其實, 深圳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啓動較早。1994年,深圳就開始混合所有制改革。2002年至2004年,通過國際招標招募,爲深圳市水務集團、燃氣集團、能源集團、巴士集團等市屬企業引入法國威立雅集團等外企、華能國際電力股份公司等央企和新希望集團等知名民企,開創了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類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河,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

此次,市場對於深圳國企又寄予了厚望。

分析人士認爲,隨着大灣區融合的進一步深化,深圳的地位應該會越來越重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落地更會讓這種地位的作用得以彰顯。對於股票而言,可能並不止是深圳國企股,深圳本地股同樣值得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