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7年、2008年,中鎢高新接連籌劃定增,計劃採用募資向湖南有色金屬公司收購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株硬公司)99.28%%股權,作價14.57億元。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中鎢高新多次推進重大資產重組,合計推出11次定增,截至目前,僅成功2次,1次募資的定增在今年8月9日獲證監會審覈通過,其餘8次宣告失敗。

長江商報記者魏度

大型央企五礦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鎢高新盈利能力又在降低。

中鎢高新是五礦集團的唯一鎢產業管控平臺,五礦集團希望公司依託完整的產業鏈競爭優勢,着力建設從礦山、冶煉、精深加工於一體的產業體系,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鎢產業集團。

中鎢高新是通過資產置換重組而步入資本市場的,其前身爲金海股份,1996年12月5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1998年,上市僅兩年,金海股份就退出了資本市場。

登上資本舞臺後的中鎢高新經營也不妙。2006年至2009年連虧四年,一度被暫定上市。2015年又鉅虧5.16億元,使得公司元氣大傷。2016年之後,經營有所好轉,淨利潤過億元,但在今年一季度,其淨利潤下降約四成。

上市23年來,中鎢高新僅在2001年半年度、2002年度實施過現金分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2651.76萬元。2003年度至去年,長達16年未實施現金分紅。不分紅的原因,倒不是公司是“鐵公雞”,而是公司無能力實施。截至去年底,公司未分配利潤爲-1.81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中鎢高新多次推進重大資產重組,合計推出11次定增,截至目前,僅成功2次,1次募資的定增在今年8月9日獲證監會審覈通過,其餘8次宣告失敗。而在這8次失敗的定增中,不乏收購資產。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擬作價逾30億元收購大股東6家公司,因標的虧損而無奈放棄。

值得一提的是,中鎢高新期間費用較高,尤其是管理費用,去年達4.71億元,同比增長34.57%。

12年僅完成一單資產重組

作爲資本運作高手,五礦集團在中鎢高新的資本運作過程中,屢屢告敗,頗讓人意外。

目前,中鎢高新擁有國內最大的兩家硬質合金深加工企業,管理着集團內的5家鎢礦山企業,1家冶煉企業和2家硬質合金深加工企業,主要分佈在湖南、江西、四川、廣東4省及海外。五礦集團的希望是,將中鎢高新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鎢產業集團。

不過,目前來看,中鎢高新距離五礦集團預定的目標似乎還有點遠,而這也與中鎢高新的資本運作不太順密切相關。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7年開始,中鎢高新就密集推進資本運作,其途徑是通過定增,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以及募資。截至目前,公司合計推出了11次定增,目前已經成功實施2次,還有一次是去年底才推出,正在實施途中。

今年8月9日,公司公告,最近一次的定增方案獲得證監會審覈通過。本次定增,公司計劃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對象發行不超過1.76億股,擬募資15.29億元。除了2.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外,其餘的全部投向株硬公司和株鑽公司股票共三個項目。

不出意外,本次定增將順利實施。這意味着,2007年以來的12年,中鎢高新將成功實施三次定增。但是,在資產重組方面,僅完成一單。

實際上,五礦集團一直在積極推進中鎢高新的重大資產。

2009年,五礦集團控股了湖南有色金屬公司。在此之前,五礦集團還推動進行了系列資產整合。

2007年、2008年,中鎢高新接連籌劃定增,計劃採用募資向湖南有色金屬公司收購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株硬公司)99.28%%股權,作價14.57億元。同時以5.43億元收購自貢硬質合金公司(簡稱自硬公司)80%股權。遺憾的是,通過現金收購方式注入資產計劃失敗。

2012年6月,五礦集團再推重大資產注入。即中鎢高新向湖南有色金屬公司發行股份收購株硬公司100%股權、自硬公司80%股權,合計作價27.43億元。

相較於4年前,標的公司估值增加近7億元。一年後,重組成功,兩標的公司順利並表,且成爲中鎢高新業績的主要來源。

去年,中鎢高新實現淨利潤(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6億元,上述兩標的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2.56億元。

2016年,中鎢高新再推重大資產重組,五礦集團將旗下3家鎢礦企業及2家硬質合金生產企業注入上市公司。根據重組預案,中鎢高新以13.75元/股向湖南有色、五礦有色、湖南有色資管、禾潤利拓發行2.2億股收購新田嶺公司等5家股權,作價30.36億元。同時,公司配套募資30.36 億元。

一年後,中鎢高新宣佈,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理由是有4家標的公司虧損。

綜上所述,2007年以來,中鎢高新僅完成一單重大資產重組。

一季度淨利下降近四成

資本運作不如意,中鎢高新的經營業績不佳。

2000年至2003年,中鎢高新淨利潤在0.33億元左右徘徊,隨後急速下滑。2004年、2005年,其淨利潤爲0.21億元、0.03億元,2006年至2009年連虧四年。2010年開始,經營稍微有點起色,成功實現扭虧爲盈,到2013年,淨利潤達到1.58億元,但在2014年有劇降86.11%,僅爲0.22億元,扣非淨利潤則爲虧損1.44億元。2015年更是鉅虧5.16億元。2014年至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從112.37億元猛降至51.96億元,降幅超過50%。

從上述經營業績數據看,鎢產業存在較爲明顯的週期性。

2016年以來,或許是新的產業週期。2016年至去年,其淨利潤分別爲0.13億元、1.28億元、1.36億元,對應的扣非淨利潤爲—0.52億元、0.71億元、1.66億元。

今年一季度,中鎢高新營業收入爲18.73億元,同比增長5.18%,而淨利潤爲3533.97萬元,同比下降39.37%,扣非淨利潤0.29億元,降幅爲46.32%。

綜上所述,上市23年以來,中鎢高新的經營業績缺乏亮色。截至去年底,其未分配利潤爲-1.81億元。這意味着,即便算上已經派發的現金紅利2651.76萬元,公司累計淨利潤還是處於虧損狀況。

正因爲如此,中鎢高新回報投資者的能力極低。上市以來,公司僅在2001年、2003年派發過兩次現金紅利,合計派發2651.7萬元。至去年底,已有長達16年未進行現金分紅。如果今年的淨利潤未達到2億元,不僅現有的虧損不能彌補,現金分紅更是奢望。

上市以來,中鎢高新股權融資已達12.76億元,算上即將實施的定增募資15.29億元,合計爲28.05億元。這一金額是其已派發紅利的106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