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欢迎来到建梅说事,清朝光绪皇帝主张变法,康有为得以重用,一展抱负!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位光绪年间主张变法拯救中国的康有为。光绪二十一年,一份名为《万国刊物》在北京出版了,这是一份新的刊报和英美传教士在上海的一样的名字,但内容却大不相同。这是一份长期连载的刊报,内容主要是以变法为主,介绍西方文化背景居多,内容记载了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况都有具体的描述,这份刊报的登出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舆论。

守旧派官僚主义对此大肆批评,而一些具有开眼看世界拥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去对此很感兴趣,这份刊报的作者正是康有为。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事件后名声大震,人人都知道了有这么一号人物活跃在北京,而在他参加的科举考试中被点为进士,如果放在前年几年他可能会高兴地手舞足蹈,但现在他志不在此,他已经把自己的目光放向了更远的地方。康有为拒绝了朝廷的任命,为了使得维新变法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开办学会,著书立说上了。

康有为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思想和学说。随着变法维新的人数不断增加,康有为还成立了强学会,其中主要以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主张维新变法的人,还有一部分是朝廷暗中支持的人。光绪二十二年,守旧派的御史杨崇伊上书弹劾在北京的强学会,批判的主要是这个门派“专门贩卖西学,植党营私”,请求相关部门严惩,这一提议被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看到了,她立刻派人调查此事,强学会被查处关闭。

康有为的事业一下陷入了低谷,《强学报》也像是在襁褓中的婴儿不幸夭折了。俗话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甲午战争失利后,全世界的列强都看到了中国这块肥肉,人人都想要分的一杯羹,就连弹丸效果日本都能打败清政府这个庞然大物那它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德国借两名传教士被杀害的理由,趁机占领了胶州湾地区,朝着辽东半岛前进。英国也不甘示弱,将其香港作为自己的租界,并在长江流域部署自己的军事基地。

一时间整个清帝国被瓜分的四分五裂,西方列强们想一只水蛭吮吸着中国的血液,清政府眼看随即就要倒台了。康有为一伙坐不住了,匆匆忙忙地赶到北京,接二连三的给光绪帝上书,誓要不达目的不罢休。光绪帝好像意识到了这次帝国的危机,今时不同往日。慈禧太后也通过光绪呈上来的变法内容看了一遍,她表示并不反对变法,对于其中的某些建议还十分的赞同,不过她始终认为改革要在不威胁清政府统治的进行,于是这次她放开手了,决定当光绪帝自己处理。

慈禧自己则回卧和园休息去了。光绪二十四年,天才刚刚亮,天边鱼肚泛白,一个人匆匆忙忙地奔赴紫禁城,他等这一天等了三十多年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终于可以实现了,在侍卫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军机处,此时在昏暗的角落已经有一个人在等着了,康有为接着微弱的灯光看清楚了此人的脸,这个人他认得之前变法的时候就和朝廷重臣一一谈过变法的内容,自己侃侃而谈,而这些人好像充耳不闻似的,场面一度很是尴尬,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荣禄从黑暗中走了出来,和之前置之不理的态度不同,这回他拱手作礼,对方为朝廷重臣不理睬人家好像有失体面,于是也只好拱拱手坐下了,他没有像之前那么客气了,把脸冲着外面身子侧对着荣禄。荣禄见此情景,脸色马上就沉了下来,随即又堆满了笑容,他慷慨地说:“皇上同意变法了,老弟真是可喜可贺啊!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了,荣某斗胆地问一句,以兄弟的经天纬地之才,对现在的格局有什么好办法吗?”

康有为听此没有回头只是硬声地说道:“当今局势,唯有变法。非变法不能救中国!”荣禄也不甘示弱地回复:“变法虽然很好,但祖宗之法已经沿用了二百多年了,轻易改之可能会伤国家之根本啊!”康有为一听便没有再说什么,气氛凝重之时窗外传来了侍卫让康有为进殿面圣的指令,康有为大步往前走,突然想起什么,在门口停住了脚步说了一句:“倘若变法不成,那便杀几个 一二品的红顶子大员,新法就行的通了!”

本文由建梅说事原创,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取心灵的感悟,就请关注建梅说事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