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欢迎来到建梅说事,清朝恭亲王发动宫廷政变,小皇帝载淳继位,她是幕后推手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个有着野心的政治家,慈禧太后。在咸丰皇帝后期执政的期间,他已经离不开一个人了,她就是被封为懿贵妃的慈禧。原本只是想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对政事一窍不通的她,因识得汉子常年帮咸丰批阅奏折,对为君之道竟也参悟了一些门道,身份由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变成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而此时的咸丰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慈禧也展示出了一定的才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的暴起,咸丰帝束手无策的时候她提出应抛弃满汉之分,任用汉臣,因此咸丰帝做出了难得的一些正确之举,如任用了曾国藩,胡林翼等一行为中国近代史做出贡献的人,赋予了他们一定的权力,最终颠覆了太平天国运动保住了大清的江山。在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直逼北京城的时候,正在圆明园内于妃嫔饮酒作乐的咸丰皇帝得此噩耗后,竟然当着众人面痛哭流涕,行为举止十分的慌乱。

咸丰一点都没有作为皇帝的样子,自己也自言自语道:“朕的大清要亡了。”园内一时间气氛十分的压抑,个个面死如灰,这时懿贵妃站了出来,冷静地对咸丰说此时痛哭也不能解决办法,现今之计就是马上选恭亲王进殿,他这人聪明伶俐,处事果断,皇上可以与他商讨国事。之后有臣子怂恿咸丰帝以“北狩”的名义逃离北京,在咸丰帝犹豫不决的时候,懿贵妃镇静地对咸丰说,她认为,如果皇帝在京的话众人就会有主心骨,办起事来也自然十分的认真谨慎。

洋人也会对此进行考虑,有回旋的余地,要是就此进行出逃,就是把紫禁城拱手让与他人,在外的士兵也会因此士气大失,老百姓们也会唾弃。在现在看来,慈禧的这些举动是十分明智的选择,而这些决策让守旧派的大臣们感到颜面尽失,国家的存亡竟然要靠区区一个女人来维持,这不是显得他们这些王亲贵族是多么的无能吗?以肃顺、端华为首的大臣们纷纷在朝堂上议议论慈禧的所作所为,而咸丰帝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在自己离世后没有压制和约束的人。

咸丰感觉到这个女人会靠着自己的儿子登上皇后之位,那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了,于是他把压制慈禧的任务交给了皇后,还留下了一封密诏,说如果懿贵妃胡作非为,横行不法的话可出示此诏将她就地正法。可他显然是低估了懿贵妃的实力,或者说是皇后的战斗力太弱了。咸丰帝病逝后,皇后荣升为慈安皇太后,而懿贵妃因为他儿子载淳的继位荣升慈禧皇太后,两个女人的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

咸丰帝在生命的最后的弥留之际,或许是因为回光返照,脑袋突然变得灵光了起来,自知自己不在北京,势必会引起朝政动荡不安,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能茁壮成他任命杜瀚、匡源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并赐予两枚图章分别给慈安和慈禧太后保管,所有诏书都必须加盖两枚印章才能同时生效,这样就形成内宫和外廷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他没有考虑到另外一个不安的因素,恭亲王奕的集团这是一个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

恭亲王不同于他的兄弟咸丰,这个人十分的有政治头脑,因为受夺位风波的影响,在之前是一个被架空了的王爷,与他的境地相同的还有他的弟弟们,这是一个能与顾命八大臣相抗衡的集团。斗争从咸丰逝世就开始了,恭亲王以崩丧为由要求离开北京到承德,八大臣断然拒绝了,然而他以手足之情屡次要求,大臣们也想这是个合情合理的要求,便跟随他前往了。奕在咸丰灵前哭诉了一番后,便马不停蹄的去见太后了,在此期间他和太后在里面商议什么,没人知道。

恭亲王两个钟头后才从承德山庄内走了出来,在承德山庄歇息了两天才回北京,而两位太后日夜兼程6天回到北京后,以小皇帝的名义拟旨意,将咸丰皇帝钦定下的八位大臣中的七位给革职查办了,只留下了恭亲王,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祺祥政变 ”。刚刚登基的小皇帝一脸懵懂无知的看着脚下的大臣,他感到有些不安,于是望向了自己的母亲。慈禧在宝座后端坐在一片黄色的屏风后,威严不怒自威,群臣们慌不迭的下跪磕头,因为他们知道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

本文由建梅说事原创,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取心灵的感悟,就请关注建梅说事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