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子湖山石层叠,天宇澄清,海风吹拂人心,过去,这里还是不曾开发的荒岛,可如今却已经是人人热衷的网红景点。昔日无人问津的民俗故事,如今在东极岛人的努力下焕发新生。

2019年7月24日,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丝路海潮音•讲给世界听”浙江沿海民间故事传承保护实践团到达东极镇庙子湖岛,走访了东极渔民画展厅、财伯公庙,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游客及当地居民等形式来记录庙子湖对于民俗故事的传承。

在庙子湖岛上,随处可见的绚丽壁画形成了上岛时第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团队成员的深入,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画作出现在眼前,石板玻璃,青瓦陶罐几乎处处都是笔墨涂鸦。这些正是东极的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东极渔民画。

为了探寻神秘的渔民画文化,团队成员奔赴渔民画展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成员们了解到,原来每一幅渔民画都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和画作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团队成员还对渔民画发展中心主任梁银娣进行了采访,这位曾经的渔民画创作者,现在已经成为了普陀渔民协会的理事,为了让渔民画文化衣钵相承,她每年组织两次渔民画创作培训,并帮助渔民画创作者们推广文创衍生品。在他们的努力下,渔民画创作逐渐形成体系,周边文化产品一应俱全。

团队同时采访了东极镇民宿经营的领军人——渔家乐协会副会长吴爱琴。在她经营的好心情驿栈中,成员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画作,这些作品诉说着一个个海岛传说,是对驿站的点缀,也是对渔民画文化和海岛民间故事的传承。

此外,在村民们的指引下,团队成员来到了纪念财伯公点篝火为渔民指路的善行的财伯公庙。山海云雾之间,唯有一方庙宇庇佑一方水土,恰如当年陈财伯以一己之力庇佑来往船只。

通过本次的实践活动,使团队对庙子湖岛渔民画艺术与民间故事的传承保护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这也为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在日后的活动中,团队必将会有更多的收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永远在路上。

投稿:“丝路海潮音•讲给世界听”

浙江沿海民间故事传承保护实践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