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縣一鄉村校長去世上千人送別 使瀕臨倒閉的小學成爲標準寄宿學校

王崗生前照片

鄲城縣一鄉村校長去世上千人送別 使瀕臨倒閉的小學成爲標準寄宿學校

送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於揚通訊員張本寶王洪振

偏遠的周口市鄲城縣東風鄉鄭莊小學離附近最近的村莊也有2公里,生前的王崗就是在這個農村學校堅守了20年,硬是把一個瀕臨倒閉僅有20多人的小學發展成爲在校生200多人的標準化寄宿制學校。

而這一切,就在3月21日,隨着年僅37歲的王崗突發疾病離世,成了人們最永遠的記憶。3月24日上午,鄲城縣東風鄉鄭莊行政村大王莊一個普通的農家院內外,挽幛輕垂,哀樂低迴,數千名師生、羣衆自發前來送別他們的好校長王崗。

一定要把學校辦好

王崗兄妹四個,他是老三,也是家中的獨子。20多年前,師範畢業的他,硬是被父親拉回了老家,到鄭莊小學任教。當時他的父親覺得,自己是鄭莊小學的校長,兒子在身邊工作,心裏踏實,並且希望兒子不要遠走,年齡大的時候,能在身邊盡孝。

帶着父母的期盼,他在這裏一干就是20年,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這方熱土。2013年,即將退休的父親,在學校老師的強烈要求下,把發展鄭莊小學的接力棒交到了兒子王崗手上。

在上任的第一個教師會上,王崗撂出了一句狠話“把學校辦好”,而這,也是王崗一直堅守踐行的諾言。

“爸爸當校長的時候,王崗爲給父親‘捧場’,常年喫住在校,就連談戀愛也沒出過鄭莊小學的校門。”王崗的妻子於金梅邊哭邊嘮叨,“這王崗當了校長,爸爸給王崗‘捧場’,也是喫住在校,以校爲家”。

於是,王崗、王崗的爸爸、王崗的妻子一家三口都守在鄭莊小學。在學校裏,於金梅免費當起了陪寢員,平時還到食堂幫忙、親自下廚,爲住宿的學生做飯。

學校舊貌換新顏

昔日的鄭莊小學,雖經幾任老校長的努力,怎麼也抵擋不住時世的變遷:生源急劇減少,校舍越來越破舊。附近的老百姓不是把孩子送到城裏,就是送到民辦學校,或者跟隨父母遠離故土到外地求學。

老百姓極不滿意。王崗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跑鄉里、縣裏要項目、建學校。他帶領老師們除草、清理垃圾,一磚一瓦地搞建設。爲了節省經費,他把家裏的東西拉來,無償給學校使用。日積月累,學校辦學設施越來越完善,餐廳、淋浴房、宿舍樓一應俱全,返鄉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生源由最初的50多人發展到目前的200多人,學校由最初的3排平房變成今天的4座樓,而正在建設的近千平方米的現代化綜合樓,今年秋季也將投入使用。

目前的鄭莊小學,更是成了一所標準化的寄宿制學校,爲農村小學樹起了一個標杆。

“他經常給我說,一定要好好幹、下勁幹,不能丟人,不能對不起黨委政府,一定要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裏一樣的待遇,喫得好、睡得好、學得好、玩得好。”學校一位骨幹教師說,王崗校長心裏始終裝着學校,唯獨沒有他自己,雖然王崗不捨得喫,也不捨得穿,但學校裏缺啥,他就買啥,爲了學校發展就是捨得,一點也不怕花錢。

上千人自發送別

3月21日上午,連續忙碌的王崗在去縣城購買彩旗和辦公用品時,不幸突發疾病憾然離世。

3月24日上午,鄲城縣東風鄉鄭莊行政村大王莊一個普通的農家院內外,上千名師生、羣衆自發前來,爲這位鄉村好校長送上最後一程。

周口市教體局領導來了,鄲城縣政府副縣長肖煒來了,鄲城縣教體局局長劉現營來了;各鄉校校長來了,王崗最愛的學生、同事來了;學生家長也來了……大家胸佩白花,向這位愛崗敬業的基層校長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哀悼。

“事實證明,選擇是對的!孩子病了,王校長馬上帶着去診所看病,比我這做爺爺的對孩子都好。”就是衝着王校長真正爲孩子着想,村民鄭方義先後把三個孫女送到該校。他說:“今天我特意把三個孫女都帶來,送送王校長。”

“每天早上做早操,王校長總是在隊伍前面領跑,很多學生會主動與王校長‘賽跑’,他的身影讓我們充滿力量。”聽聞王崗去世,該校六年級學生張亞豪如是感慨。

然而,一位讓師生愛戴、家長讚許的校長,就這樣突然凋謝在他終生熱愛的教育事業路途上……王崗,一路走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