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大學教師,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可以說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事業。它與莘莘學子的命運緊密相連,所以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郭漢民教授說道。

郭漢民

我校歷史系退休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在潛心科研的同時,熱心教育事業,堅持教學改革,創造出了“研討式五步教學法”,被學術界十餘家刊物所推介和評論,被視爲“大學教學的創舉”“一個可資借鑑的成功教學模式”。

起步

源於課堂種好教改試驗田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郭漢民對中國高校教學存在的一些弊端有清楚的認識:課程內容簡單,知識結構呆板;教學形式固化,方法陳舊;學生主體地位缺失學習主動性欠缺;教學激勵重科研,教學評價重結果……他對此總結道:“課堂教師滿堂講授,學生課後自由放任。”

郭漢民認爲,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爲主動,是當下高校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如何使師生雙主體地位得到實現?這是郭漢民一直思考的問題。爲此他於1997年打破自己的一言堂,變講授式爲研討式,指導學生研究問題,給學生“搭臺唱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郭老師給我們上百名學生一個一個做指導,指導選題、研究、講課以及後期反思修改,而且老師對我們班上一百名學生都瞭若指掌,可見老師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作爲郭漢民第二批教改的參與者莫宏雨感慨道。學生們的擁護和支持,使得郭漢民更加堅定了探索教書育人新途徑的決心。

“‘研討式五步教學法’都是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改革實踐中通過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逐步完成的。”郭漢民說道。他從古代書院教育方法中汲取營養,同時在反覆實踐中總結經驗,先後在兩所大學、六個年級的教學過程中踏踏實實種“試驗田”。

在不斷的總結實踐過程中,郭漢民積極將自己學科的研究方法融入其中,“我們搞歷史研究的人特別重視歷史資料,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成爲我們的職業習慣。”郭漢民注重蒐集、保存、整理、刊印在教改全過程中形成的第一手資料,包括教改方案等,並及時加以編印,分發給參與教改的學生們,不斷完善教改理論。

1

2004—2008年是“研討式五步教學法”推廣與應用研究階段,其主要研究任務都是在湘潭大學完成。郭漢民和課題組提供的研究報告對研討式教學的重要理念等方面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予以說明,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研討式五步教學法”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

2

2015年11月,《郭漢民文集》由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文章63篇,共80餘萬字,包括對中國近代史的宏觀考察,對同盟會成立等近代史事的微觀考證,對近代湖南歷史文化的研究,對魏源、曾國藩、梁啓超、宋教仁等近代名人生平思想的探討,對晚清社會思潮的宏觀與微觀研究等。

20多年來,郭漢民感慨良多:“‘研討式五步教學法’不是我一個人單槍匹馬能幹得出來的,而是與許多志同道合的人特別是與我的學生們一起幹出來的。”

“五步” 講授式研討式

“研討式五步教學法”,顧名思義,是以研討的模式貫穿整個課堂,同時將授課分爲指導選題、獨立探索、小組交流、大班講評和總結提高五個步驟。

郭漢民在介紹時以歷史課“湘籍歷史人物”爲例:

教師在導論課中先講清近代湘籍人才羣體的形成、影響及其人文精神,指導學生分別選擇曾國藩等作爲研討對象,依這些人物所處的不同時期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在歷史教育班,教師在導論課中讓學生了解中國近代思想發展的脈絡,講解龔自珍及其社會批判思想和魏源“師夷制夷”思想作爲教學示範,指導他們分別選擇洪仁環等20位著名思想家作爲研討對象,按其所處的不同時期將學生分爲五個研討小組。

學生依據自己所選擇的專題內容,按教師傳授的方法獨立自主地去查找資料,自主探究,分析思考,撰寫4000字左右的講稿。在小組交流環節,小組全員或者小組學生代表依次上臺演講,分享心得。最後要求學生根據切身體會每人寫一篇評學議教文章。

郭漢民認爲,變“講授式”爲“研討式”,這是“五步研討式教學法”的核心所在,通過研討讓學生對所學有更深入的瞭解,真正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問題開展,以問題的提出開始,以問題的解決結束,以問題解決的五個進程爲步驟,將研究和討論貫徹於整個課程教學的始終。

“‘研討式五步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模式那種刻板、生硬、死氣沉沉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生動、活潑、有趣、互助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研究的能力。”本科生彭勝軍說。

不少高等教育學專家學者認爲,“研討式五步教學法”是高等教育領域教學改革的真正實踐,它揭示了高等學校教育方式的一般規律,包含了“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四大當代教育新理念,適用於各個階段的教學理念。

下一步

讓“研討式教改”遍地生花

“研討式五步教學法”自問世以來,受到不少專家學者的好評與衆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據初步檢索,網上可以查到的採用研討式教學的經驗介紹,已涉及文、史、哲、法、經、管、理、工、農、醫、英語、大學思想政治理論,還有黨校、行政學院及軍事院校的一些課程,近20個一級學科,100多種課程,這表明研討式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正在深入人心,並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018年底,郭漢民在湖南省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上,爲全省65所高校的220名骨幹教師進行授課,分享了“研討式教學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

2018年是研討式教學改革的第二十個年頭,郭漢民將教改過程中積累的第一手資料加以整理,以時間先後爲序,編成《研討式教學改革文集》、《走向創新教育——“研討式五步教學法”的推廣與應用研究》等,包括教改方案、階段性總結、教改成果彙編、研究報告、經驗介紹等內容,附錄教改進程中的相關報道、學生評學議教文章選錄及學界部分評論,把十餘年間的研討式教學改革全過程如實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樣做的目的是爲高校教師教學改革提供參考,爲高等教育學界提供教學改革的翔實的研究材料。”郭漢民說道,“從52歲,直到74歲,整整二十個年頭,這是一個史學工作者最好的年華。”同時,郭漢民身體力行,在課堂教學中堅持研討式教學法,教師樂教,學生樂學,良性互動,其樂融融。

“已是懸崖百丈冰,尤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郭漢民如今仍在爲推廣研討式教學改革不斷努力,並將研討式教學改革的研究過程和經驗推向整個教育界。

二十年並不是盡頭,研討式教學改革還在不斷發展,從未停止腳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在這方面作出貢獻,促進莘莘學子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郭漢民說。

圖片 / 朱瑩鈺 張趙

文字 / 馬志遠 王雪豔

編輯 / 劉欣蕊

責編/ 丁德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