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昌鬧市一房屋成“孤島”:地址產權分屬兩區,拆遷無人問津)

在南昌的鬧市區,一對夫妻在廢墟之上過了一年多的“孤島”生活。

南昌鬧市現孤島樓房:產權分屬兩區 拆遷無人問津

新法制報 圖

2017年8月,南昌市西湖區金盤路啓動拆遷改造工程後,整個地塊的房子基本被拆除,僅周衛國夫婦的房子未拆,矗立在一片廢墟的中央地帶。受拆遷影響,出門沒了路,家裏看不了電視,也連不上網,經常斷水斷電,時而被流浪人員襲擾。

每天在高低不平、坑坑窪窪的拆遷雜物上出入,成了夫婦倆的“必修課”。

究其原因,在於周衛國夫婦是南昌市青山湖區人,房子也是青山湖區的農房,但卻處在西湖區管轄的地界上。在何時拆除、誰來安置的問題上,青山湖區與西湖區有關部門溝通不暢。

專家表示,百姓權益無小事,鬧市區出現廢墟上的“孤島”,是不該發生的事情,背離了建設“五型政府”的要求。

廢墟上的“孤島”

“老爸老媽,你們還是搬出去吧,房租我來付。”雨季來臨,遠在廣州打工的周振宇,時刻爲父母提心吊膽。

而在是否搬離的問題上,周衛國則顯得很執拗:“兒子還沒成家,我們不能增加他的負擔,再苦再難也得撐下去。”

父子倆,誰也沒法說服誰,就這麼僵持着。

3月18日,新法制報記者來到南昌市西湖區金盤路276號。周衛國的家在一片廢墟的中央地帶,整個房子被鋼筋水泥、磚塊及渣土等建築碎塊包圍着。

跨過一道圍牆,記者在建築碎塊上緩慢挪步,艱難地進入了周衛國的住房。這是20世紀60年代的老房子,磚木結構。房子破舊不堪,房內堆滿了雜物及一些殘缺不全的桌椅板凳,連一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

2017年8月,金盤路啓動拆遷改造工程後,揚塵和噪音與周家時刻相伴。

“白天與揚塵爲伴,晚上渣土車作業,讓人無法入睡。”周振宇說。由於四周都是建築渣土,下雨天,相對處在低窪的房子就會不斷滲水。

拆遷之前,回家道路暢通無阻。而隨着通道被掩埋,在高低不平、坑坑窪窪的拆遷雜物上行走,成了周衛國每天的“必修課”。“父親已經65歲了,經常在回家路上摔跤。”每天,老周還得推着電動車進出門,這讓周振宇憂心忡忡。

反覆向西湖區丁公路街辦反映情況後,街辦爲老周解決了電動車停車及充電問題。

但其他問題又接踵而至。

受拆遷影響,家裏看不了電視,上不了網,經常斷水斷電,夫妻倆只能早早入睡。然而,一些拾荒者和流浪人員半夜在這附近遊蕩,誤以爲這裏無人居住,家中房門多次被踹開,玻璃也經常被敲碎,連僅有的一臺空調外機也不翼而飛。

關於這些問題,周衛國跑了許多部門,但收效甚微。

讓周振宇難以理解的是:金盤路啓動拆遷改造工程,爲何沒有將自家房屋列入拆遷範圍?即便不在拆遷範圍,是否應該給居民留條出路?鬧市區的房子成爲廢墟上的“孤島”,政府難道不該給出解決方案?

是否拆除誰來管?

爲了解有關情況,新法制報記者找到了周家所在的南昌市西湖區丁公路街道廣場東路社區。

該社區一高姓工作人員表示,周家居住環境確實很惡劣,多次向社區反映過情況,社區多次勸其搬離,但周衛國沒有應允。

搬離,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上難。

周衛國表示,這是父親留下來的房子,也是周家唯一的房子。搬離意味着要租房,得交租金,這對於收入微薄的他來說,是一筆難以承受的開支。

在南昌市西湖區丁公路街道,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稱,此次金盤路啓動拆遷改造工程是由西湖區拆遷辦負責實施的。周衛國的房子是農房,而且是青山湖區的房子,西湖區無權拆除該房屋。對因拆遷引發周家生活困難,街辦稱,他們只能做一些協助輔助工作。

一本《房屋所有權證》和《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郊湖坊集建[02]字第0211號)標明,周衛國的房子爲自住宅基地,用地面積爲102.3平方米、建築面積爲134.08平方米,屬於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順外村房屋。

西湖區的土地上,爲何會出現歸屬於青山湖區的住房呢?

西湖區拆遷辦有關工作人員回覆稱,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隨着城市的擴張發展,部分區域之間會出現插花地帶,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因地界互相穿插或分割而形成的零星分佈的土地自然形成。

該負責人稱,儘管周衛國的住房所在地是西湖區,但房產管轄權在青山湖區,理應由青山湖區進行拆除。拿十字街拆遷來說,2015年,西湖區啓動了拆遷工作, 十字街也有一些青山湖區的農房。但是,直至2017年,這些農房才由青山湖區拆遷辦拆除完畢。

該工作人員稱,該辦已經與青山湖區取得了聯繫,是否拆遷正等待對方答覆。

“老周這個事情,這是我們第一次聽說。”在青山湖區拆遷辦,工作人員卻否認西湖區曾就此事與其進行過溝通。

該工作人員介紹稱,如果周衛國的房子需要拆除, 應由西湖區拆遷辦發函至南昌市推進舊城改造工作指揮部辦公室,明確告知青山湖區有個房子在西湖區地域範圍內,需要由青山湖區協助解決。經市舊改辦上會通過之後,確定補償資金來源、安置位置等等,青山湖區再行簽訂拆遷補償協議。

誰來安置不清晰?

新法制報記者採訪中瞭解到,早在2018年9月7日,西湖區政府就給青山湖區政府發去了一份《關於懇請啓動金盤路周邊棚戶區改造項目中涉及青山湖區順外村農房徵遷的函》,該函稱:“根據全市舊改工作安排,我區啓動了西湖區解放西路(金盤路周邊)棚戶區改造項目。在徵遷上戶過程中,發現上述項目中包含了貴區順外村農房,經我區初步摸底,解放西路(金盤路周邊)棚戶區改造項目涉及順外村農房21戶,面積約2260.59平方米。鑑於我區已完成上述棚戶區改造項目中的房屋徵遷工作,爲使土地早日掛牌出讓,懇請貴區儘快啓動上述項目中農房拆遷工作特此函請,請予函覆。”

當時,負責發函的西湖區政府工作人員胡坤告訴記者,同年9月10日,青山湖區政府工作人員簽收了該函件。

不僅如此,此前的2018年5月21日,南昌市推進舊城改造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出臺了一份會議紀要【洪舊改指辦(2018122號)】。

接受採訪時,南昌市推進舊城改造工作指揮部辦公室歐陽漢超告訴記者,根據此次市舊改調度會議紀要:“金盤路地塊項目內含有部分青山湖區農房,西湖區請求協調青山湖區同步啓動農房拆遷工作,會議明確,上述項目涉及的青山湖區農房徵遷由青山湖區負責。”

面對這份拆遷責任劃分清晰紀要文件,青山湖區房屋拆遷辦一位羅姓工作人員稱,自金盤路啓動拆遷工作以來,他們一直在給周家做工作。

而對此,周衛國予以否認:“直至記者介入,青山湖區才與我取得第一次聯繫。”

該羅姓工作人員說,《會議紀要》中確實提到由青山湖區負責徵遷,但沒有明確安置地點,也沒有明確資金來源,這讓他們無法開展工作,無法安置老週一家。

“你們是否向市舊改辦反映過這一情況?”面對這一疑問,羅姓工作人員稱“不清楚”。

受訪時,歐陽漢超則直言不諱地說,在溝通不暢的情況下,無論是西湖區政府,還是青山湖區政府都沒有及時上報市舊改辦,請求協調幫周衛國解決問題,導致周衛國一家住在廢墟中長達一年半之久。

專家:背離“五型政府”要求

對此,行政法學專家、江西財經大學教授王柱國認爲,從周家的遭遇來看,他與西湖區、青山湖區之間形成了三個法律關係,可根據不同的法律關係依法主張權利。

王柱國分析,首先,周衛國一家人爲青山湖區居民,住在西湖區管轄的地界上。在西湖區啓動拆遷工作後,西湖區沒有開闢出路,保證周家正常生活,令其在廢墟上艱難生活,是一種民事侵權法律關係,周家可依法主張自身權益;其次,從市舊改辦《會議紀要》來看,周家作爲青山湖區居民,青山湖區有關部門負責周家徵遷工作。也就是說,從發佈拆遷公告到簽訂補償協議,再到安置工作,青山湖有關部門有責任解決周家的徵遷問題,卻沒有盡職盡責,應對老週一家住在廢墟中長達一年半承擔一定的行政責任;最後,西湖區與青山湖區政府部門之間存在行政法律關係。由於雙方溝通不暢、協調不力,且未及時上報協助解決問題,也該承擔一定的行政履職不力責任。

王柱國稱,江西正在着力推進“五型”政府建設,明確提出要建設“擔當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堅持把服務作爲政府的天職,倡導“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的精神,“不爲不辦找理由,只爲辦好想辦法”,緊貼羣衆需求,加快實現從“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轉變。

在王柱國看來,百姓權益無小事,鬧市區出現廢墟上的“孤島”,是不該發生的事情,背離了“五型政府”的要求。

3月22日,周衛國致電本報稱,記者介入此事後,南昌市推進舊城改造工作指揮部辦公室進行了研究部署。目前,西湖區已完成對房屋拆遷摸底工作。3月14日,經市舊改辦複覈,已確認房屋面積爲119.51平方米,他正等待與有關部門簽訂徵收協議。

周衛國說,隨着雨季的到來,他很擔心房子進水甚至積水成淵,期盼早日有個新家園。

潘晴晴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潘晴晴_NBJS58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