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的老师是啥样的?

总是优雅从容,

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殊不知,

有这样一群老师,

总是能遇见一系列“事故”

而非童话“故事”,

他们,就是幼儿园老师。

一起来看看下面

这位神奇老师,

是如何化解三起“事故”的吧!

从一场“交通事故”说起

孩子对世界总是怀抱着好奇之心。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孩子却总能像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一样,仔细观察、小心求证,打破沙锅问到底。

某天晨间体能循环时,在平衡梯的过道边,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了一起,把过道堵得水泄不通,俨然一场小型“交通事故”。

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交通事故”呢?

“你们怎么都停在这里了,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我好奇地询问道。彬彬小朋友大声地说:“老师老师,我们发现一只死掉的青蛙!”

这时候,围在外圈不知情的小朋友都惊呼起来:“天哪,为什么会这样?”。听到有小动物的尸体在里面,我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疏散孩子们,毕竟如果小青蛙的尸体已经腐烂,围堵在这儿只会让使空气不流通。“请交给我来处理,你们继续晨练吧。”我说道。但显然,我低估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老师,是不是我们在这里跑步不小心踩到它?”“小青蛙怎么办?我们去找医生姐姐吗?”.......。善良的孩子们开始问起各种关于这起“事故”的起因和后续处理问题。

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看来要一一解答的话,晨练就需要停止啦。在例行晨练和可以开展随机教育之间,我很快做出了选择。我们经常鼓励孩子们发现了问题就要去解决问题,难道现在却要让他们把疑问吞进肚子里吗?当然不是。我问孩子们:“想想小青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它发生了什么意外?”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因为这里有草地!它住在附近”“它出来做早操就被我们踩扁了!”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接着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细节。要知道,推断一件事情的发展,除了大胆假设,还得小心求证。“可是它的身上没有脚印啊,而且它这么大,你们可以一脚踩扁它吗?”孩子们陷入了思考,这时有人提出猜测“可能是力气大的老师踩的!”接着又有人推翻猜测,“老师们走路都有看路啊”。

这时,涵涵看了看湿漉漉的草地说:“昨天下了雨,小青蛙是不是被打雷打死的?”。小朋友们开始讨论这个假设的合理性,我带着孩子们对草地和附近的现场进行了勘查,发现了一块木板。最后大家推理出小青蛙应该是在暴雨天出门,不幸被风刮起的重物打扁,错过了躲雨和看“医生”的时间。孩子们纷纷对小青蛙表示了同情,商量好如何处理后,孩子们找来了纸巾,拜托我帮忙埋葬了它。

在这次的“交通事故”里,教师全程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加入讨论,适时的提出问题,孩子们则通过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说出自己的看法,有逻辑地去判断事情,并对生命怀抱着一颗尊重的心。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庆幸自己并没有为了维持晨练的秩序,打断了孩子们的求知之旅。

成长路上偶尔的“小偏差”,也许就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纠纷事故”又上线

孩子告状,相信是每位幼儿园老师最为烦恼的问题,是该放手,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问题,还是应该作为一个判断对错的“法官”介入呢?

刚开始做幼师的我,对于孩子来告状那是紧张得不得了,生怕有孩子“受欺负”了,有矛盾就得马上去处理。调解来调解去,忙碌得就像居委会的热心阿姨。虽然已经这么积极地处理了,但孩子们依然是大错不犯、小状不断,很多明明自己就能解决的小纠纷,也要来告状。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些小纠纷,教师如果过度介入了,便会让孩子们形成一种依赖,遇到事情就想着去告状,而不会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导致班上告状的频率直线上涨。

对于这种现象,我的解决办法是先提问三个问题,每当有孩子因为一些小纠纷来告状时,我便开始提问题啦。

第一是“为什么?”

“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引导孩子回想,是否是自己做了一些引发此次不愉快的事情,帮助孩子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第二是“他知道吗?”

“他知道他拿的是你的玩具吗?/他知道他踩到你了吗?”让孩子去判断别人是否是有意为之,避免误会。

第三是“他向你道歉了吗?”

“他向你道歉了吗?”如果孩子已经接受了对方的道歉,却不肯原谅他,就要鼓励孩子向对方说明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有一些事情确实不是一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不要强迫孩子去原谅,压抑了孩子的情绪,会使原本缓和关系的举动变成弄巧成拙。如果孩子不愿意原谅对方,可以建议孩子向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请求,达到抒发情绪的作用,这样也能缓解对方的愧疚以及不被原谅的不知所措。例如:“我不喜欢别人拍我的手,很痛!你道歉了我也还是会疼,所以请你不要再这样了,我拿不了水,你能帮我接杯水吗?”

以上三个问题问完,孩子们一些因为误会引发的纠纷就解决了,孩子们也会牢牢记住,发生了纠纷先想这三个问题,解决不了再找老师。孩子之间的一些问题,该放手时就放手,教师的过多介入只会剥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不利于孩子和同伴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也有“舆论事故”

没想到吧,其实幼儿园也有“舆论事故”。

一个普通的周三,一段普通的午餐时间,却因为一句不怎么普通的话,在班上掀起了一阵“舆论风波”。还记得当时发生了一件蹊跷的事,孩子们一个个跑来和我说再也不想吃鸡翅了。要知道,鸡翅平时可是午餐中的“当红明星”呢!

原来,这一切都要从昂昂小朋友的一句“吃鸡翅会长胡子”说起。昂昂个子比同龄人长得高,体毛也会明显一些。妈妈怕他发育太快,在家里就比较克制他吃一些炸鸡翅之类的食物,昂昂就牢牢地记住了“吃鸡翅会长胡子”,然后善意地提醒周围的小朋友不要吃鸡翅。结果,这就不小心成了我们班的“舆论热点”。我安抚孩子们,吃鸡翅是不会长胡子的。孩子们便纷纷说昂昂骗人,昂昂急坏了,自证清白给我看他的“胡子”。我想,当然不能让孩子被误会,同时这也是让孩子了解自身发育的一个好契机。于是饭后的散步时间就变成了讨论大会,我们的主题是“胡子的秘密”。我给孩子们讲解了“唇毛”和“胡子”的区别,“男生和女生长大了都长胡子吗?”“几岁开始长?”等问题,孩子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起迎着阳光,和同伴互相检查是否长了“唇毛”、脸上的“绒毛”,手上的“汗毛”,嬉闹声和明朗的笑声随着风儿飘向远方……

此时,回望当初那个期盼着温馨故事的自己,我忍俊不禁。果然是“太美好的想象都是因为太年轻”,可我还是想告诉那个自己,虽然故事情节有些出入,但“事故”也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是回味起来让人忍不住弯起嘴角的美好回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偶尔的“鸡飞狗跳”,习惯了一会儿当“侦探”、一会儿当“交警”、一会儿当“协调员”。可是看着你们开怀大笑的样子,又忍不住觉得岁月静好。

谢谢你们,我可爱的孩子们,给了我很多很多不同寻常的体验,生活因你们而变得多姿多彩,我想我是真的很爱这个故事——这个有你们的故事。

林津谊老师说,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适合孩子的教育

才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老师们,

你们从中获得了

怎样的教育感悟呢?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来源:横琴中心幼儿园 林津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