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景中原

通讯员 宋永亮 文/图

王文富 用脚印书写对美好家园的忠诚

王文富准备取水样。

开栏的话:

金秋十月,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历尽千年沧桑,穿越百年尘烟,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上昂首前行。

本报从即日起开设《爱国情 奋斗者》栏目,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多视角、多形式讲述70年来天中儿女挥洒汗水建设祖国、建设美丽天中、争做出彩河南人的追梦故事;弘扬他们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矢志奋斗,为建设强大祖国、美丽天中不畏艰辛的壮志豪情,凝聚爱国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鼓舞天中儿女努力奔跑,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驻马店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环境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河水清不清,最好你自己灌一瓶”。3月23日傍晚,在杨岗河柴冀闸段,上蔡县环境监控中心主任王文富用矿泉水瓶取了水样,听着野鸭群掠过水面时的声音,看着垂钓者提竿取鱼时的笑容,一种成就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长期奔走在河流沿线、河流和工厂之间

王文富是上蔡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严重的城乡污染,让在校读书的他下定决心当一名环保工作者。1999年他从环保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蔡县环境监测站工作。小洪河、杨岗河、北汝河和黑河,作为上蔡县境内的重要河流,水体遭到污染,泡沫绵延几十里,鱼虾绝迹,臭气熏天。

参加工作20年来,王文富一直把环境监测和环保宣传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为了获取客观真实有效的一手资料,他总是长期奔走在河流沿线、河流和工厂之间。为了增强企业负责人和群众的环保意识,他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还坚持实地监测。

近年来,伴随着环保监测科技的进步,环保人员坐在办公室里也能实时监测到某条河流某个断面的水质数据。然而,王文富并不安于现状,他还坚持到每条河的重要断面取样,他想以此防止自动取样设备的误差或误测。2007年12月,为给县人大环保巡视提供最真实的数据,王文富用半个月时间,在汽车无法靠近的偏远河岸步行100多公里,最远达到洪河源头石漫滩水库,采集了2000多条水质和水文信息。

夜晚搞科研“爬格子”,是王文富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又一途径。多年来,他先后撰写并发表论文20多篇,完成各类技术报告300多个,先后获驻马店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驻马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6次,河南省科技厅优秀科技成果6次,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

多次得到上级领导赞誉

如今,上蔡境内的生态环境与20年前有了天壤之别,部分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从根本上防治污染是王文富这些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2012年和2013年,为永久划定全县3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王文富和他同事的足迹遍及全县460个村(社区),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划、立、治工作,160万上蔡人饮水安全得到最大保障。

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后,因多年工作业绩突出,王文富被借调驻马店市环境保护局从事环境攻坚工作。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驻马店水环境现状,提出“按流域划分单元,分区管理,分段考核,以控源头、重建设、严奖惩为路径”的攻坚思路并身体力行,得到了多方的认可的支持。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驻马店市的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驻马店市在全省的综合排名位居第三,获得610万元的水生态补偿金奖励,2018年驻马店市被省厅表彰为水环境攻坚先进单位,并获得960万元的水生态补偿金奖励。

由于个人勤奋努力,王文富2011年在驻马店市县级第一个取得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个人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赞誉。

“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在战斗,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人民战争。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一定用坚实的脚印书写对美好家园的忠诚,为维护天中大地的绿水青山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王文富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