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了很久了,一直想写,却又没法下笔。

因为很难写,私人情感掺杂太多,没法很客观。

然而,看到网上太多人黑星爷,心有不甘,于是奋笔疾书。

首先声明,在下星爷忠粉一枚,道不同者,请绕开。

可绕不开的问题是:《新喜剧之王》是在炒冷饭么?

是的,可蛋炒饭不也是炒冷饭么?黯然销魂饭也是!

中餐里最基础、最大众的美味不就是炒冷饭么?

周星驰真的是在以不变应万变么?

仔细看,其实是有变化的:

1、片名与字体

在经典电影名字前加个“新”字,这是港片的一贯做法,比如《新警察故事》《新难兄难弟》,要么就是在片名后加一串年份数字,比如《警察故事2013》《东成西就2011》。

这无疑是在消费情怀,可这种行为本身有错吗?

有需求就有供给。从商业行为来看,这样取名,没毛病。

沿用原海报特色字体,也无可厚非。

这是一种自我属性的固守与延续,君不见王家卫的字体几十年来也没怎么变么?

2、序幕与主题

熟悉的大海,熟悉的浪花,熟悉的口号,“努力!奋斗!”

缺少了那个叉腰而站的背影,却并不影响老观众的心情澎湃。

整整20年,星爷老了,我们也老了。

可“努力!奋斗!”的主题会过时么?

在很多人眼里,这有些老掉牙。

可在更多人心里,这……永不落伍。

3、爱情与事业

很多人都说周星驰江郎才尽了,也有不少人质疑拍摄两个月就上映是来圈钱的。

我要说的是,这便是矛与盾,能如此高效率完成一部电影,恰恰证明了周星驰的才华。

这是黄金时代港片的共性。在那个年代,剧组一两个月收工是常态。

即便是拖延症重度患者王家卫,也有因为拍摄《东邪西毒》耗时太久无法交差所以用25天拍完《重庆森林》的速战速决。

被奉为经典的1999年版《喜剧之王》片长其实只有89分钟。意不意外?惊不惊喜?这便是那个年代港片速成的鲜活证明。

看似粗制滥造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下,暗藏着原始质朴的无心插柳与人心所向,这便是少数精华港片在多年后仍然百看不厌的根源。

为什么我们对20年前的《喜剧之王》念念不忘,却对如今的《新喜剧之王》不为所动?

因为爱情!

“我养你啊”这句台词的刻骨铭心来源于贫贱不移的爱情。

失去彼时的语境,无论如何模仿与再现,都无法再现当初的感动。

年近60的周星驰至今单身,却沉醉于电影。所以他在《新喜剧之王》不谈爱情,只讲事业。纵然片长多了那么两分钟,却很难重拾20年前的辉煌。

因为观众不论年长年幼,还是希望看到那一句“我养你啊”背后掩藏的情感涌动。

那是一种永恒不灭的美好,与20年时间都难以冲淡的心灵悸动。

4、老梗与新意

除了“我养你啊”,被致敬的老梗还有很多。

比如《演员的自我修养》,又比如踩田启文的脚……

这些老梗会让老观众会心一笑,但并不持久。因为停留于外在表象的自我致敬只是小聪明,真正的大智慧是冲着内心去的。

正如20年前的《喜剧之王》被影迷定性为周星驰的自传一样,来源于内心里的真情流露,才能感动你我。

20年后的《新喜剧之王》在延续这一自传,而非简单的复刻,它在弥补20年前未能写完的结局。

请仔细去回忆,1999年《喜剧之王》的结局是什么?

尹天仇在一场警方行动中全情投入演出一名外卖送货员,阴差阳错的击毙罪犯。这其实是老版最令人诟病的一段,它与前面的情节与主题格格不入,是平庸而常见的港片桥段。它差一点就毁了整部电影,只能说瑕不掩瑜与观众的包容让我们忽视了这一缺憾。

而真正让周星驰感到遗憾的是之后的结尾……

“算了,其实我对演戏没什么才华,还是当观众好一点。”尹天仇安于现状,最终放弃了他的电影演员梦想,继续做他的社区话剧演员。

这……绝对不是周星驰的真实想法!

他有梦想,他的口头禅应该是“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他很固执,固执到对电影的追求达到了苛刻的地步,片场魔王的名号并不是空穴来风。

“努力!奋斗!”并不是博众一笑的玩笑话,而是他心之所属的座右铭。

笑中带泪的《喜剧之王》不能满足节日喜庆气氛的需要,于是它画蛇添足的给了一个妥协式的结局:演员们站在台上拱手祝福观众新年快乐,全剧终。

这是贺岁片的标准结尾,却绝不是周星驰所想要的。

于是,20年后,他拍出了他真正想要的结局:

如梦终于成为了真正的演员并收获了肯定,在登台领奖前,大屏幕播放着她作为龙套演员时的花絮片段。

看着屏幕上她如背景墙一般出现在路人甲、虾兵乙、邻座丙、替身丁时,如梦开怀的笑了。

而作为观众的我,却差点哭了出来。

《喜剧之王》里那种笑中带泪的感觉,回来了!

这一幕幕让你想到了什么?

那不正是辽兵甲、宋兵乙、村民丙、尸体丁吗!

那不正是周星驰成名前的一点一滴么!

这才是他的人生、他的自传!

1988年,在龙套界摸爬滚打多年的周星驰,终于凭借《霹雳先锋》里的演出获得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当他第一次登上领奖台时,内心里该有多么希望主办方能在大屏幕上放一放他的龙套花絮啊!那是他为之奋斗了8年的演员生涯。

8年啊!人生有多少个8年?

为了追寻自己的演员梦想,他演了8年“死跑龙套的”!

陪他一起去考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的好友梁朝伟已经无心插柳般跻身于“无线五虎”(这一经历也被他放入了《新喜剧之王》里),而他自己却从未出演过主角,一次都没有!

他有没有想过放弃?

肯定有过。这种焦急、纠结、压抑、痛苦之后的获奖是多么的珍贵!哪怕只是一个最佳男配角,也足以让站在颁奖台上的他永远铭记。

于是,20年前未能在《喜剧之王》里表达出来的,那种初登奖台时的心情,20年后一定要在《新喜剧之王》里让大家看到!

这是压在心里若干年的一种夙愿,希望所有观众能够感受他那曲折而心酸的心路历程。他必须宣泄出来,为了他的梦想、他的坚持,也为了他内心的骄傲。

你看懂了这一次结尾与20年前老版的不同了么?这才是真正的结局。

那些把《新喜剧之王》歪曲解读为悲剧结尾(如梦死掉了)的人,你们根本不懂周星驰!

5、龙套与明星

毋庸置疑,周星驰是有龙套情怀的,而这种深情很多人根本无法理解。

同样是讲述龙套的故事,2015年尔冬升导演的《我是路人甲》收获了远比《新喜剧之王》多得多的褒奖与肯定。

可你用心想一想,才4年而已,《我是路人甲》除了故事梗概,你还能记住多少?

你记得住主演的模样与姓名么?你记得住主角的哪怕一句台词么?

我们只能记住片中那几位客串路人的大导演。为什么?

因为尔冬升只想讲述一个龙套演员的故事而已,他并没有真正的成为他们。

而许多年后,你仍然能记住《新喜剧之王》里的张全蛋与他的“表姐,不要再吸毒了”,你也能记住马老师经纪人以及她的那一句“注意了,马老师来了,闪开闪开。”

这么多年来,周星驰电影里的龙套角色一直让我们过目不忘,如花、石榴姐、烈火奶奶、唐龙、酱爆、猪刚鬣、“左青龙右白虎”的师爷、“你怎么不早说”的老丫鬟……

周星驰每次都会给龙套们超常规的发挥空间,不在乎抢戏多少。

因为他真的很爱龙套。他念旧,愿意提拔龙套,每次拍戏都不惜挤出宝贵的片长去让他们尽情的施展才华。

换言之,尔冬升只是把龙套当作故事与工具,而周星驰却把龙套当作了自己。

对于龙套演员的重视与认同,周星驰做到了“无人匹敌”。

他是“喜剧之王”,同时也是“龙套之魂”。

请不要忘记,1999年张柏芝才刚出道,《喜剧之王》是她的第一部电影,周星驰把她调教得如此惊艳,也算是提拔新演员的典范了。

而20年过去了,张柏芝在哪里?

身为演员,周星驰很明白演员失势后的痛苦与失落,于是他用王宝强塑造出马可这个过气明星。

这个角色融入了周星驰那自卑与自傲一直如影随形的危机心理。

他害怕自己过气,害怕观众不再认同他的演出,于是他宁可长时间退居幕后当导演,也不愿再重登银幕。

可我们仍能从《新喜剧之王》里看到他无处不在的影子,从女主角如梦那执着的眼神里,从龙套们跺脚生气的表情里,甚至从配乐与插曲里……

6、配乐与插曲

《24/7》,也许是周星驰电影里最冷艳动人的一首配乐了,指的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每天都在发生,而且永远不会停,因为24除不尽7,无限循环下去……

我想把这篇文无限循环下去,所以请倒带回到《新喜剧之王》的开头。

陈百强的《疾风》响起:

“问野风踏遍几多长路,方可见到理想都;

踏破多少波浪和荒土,至能含笑地停步。

……

如内心有梦便全力追踪,不须计那天才可终;

如内心有梦便全力追踪,好比天空疾劲野风。”

这是周星驰最喜欢的一首老歌,也是他屡败屡战时心里无数遍咏唱的歌曲。

它饱含感情,用轻快的曲调鼓励我们去追寻梦想,去努力!去奋斗!

多年过去,我们也许如周星驰一般苦尽甘来,也许如无数龙套演员一般籍籍无名。

然而,只要我们努力过,奋斗过,便不负我们的青春。

是的,我们也曾年轻过,梦想过,好比那天空疾劲野风……

谨以此文,献给20年前……年轻的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