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是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的问题,对于打击贪腐,每个朝代都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和努力。比如明朝朱元璋,就是严厉打击贪腐的典型代表。朱元璋对于贪腐可谓深恶痛绝,打击贪腐的刑罚严酷至极,有时收受几两银子的贿赂就会被扒皮抽筋。在朱元璋看来,只要实行严刑酷法,就不会再有官员敢腐败。然而朱元璋没有想到,他死后不过数十年,贪官便如同蝗虫一样,蚕食着整个大明王朝。

到了清朝时,贪腐更是达到了顶峰。由于八旗子弟的优越地位,有些贪腐甚至可以摆在明面上毫不避讳。皇帝为了减少贪腐也想出了各种方法,比如著名的“养廉银”,但最终不仅没有杜绝贪腐,反而成为官员大肆敛财的途径。

不过也不是每个官员都是如此贪婪,当时不少的读书人心中存有正气,做官后也非常清廉,不与腐朽的官场同流合污。这样的官员不在少数,比如于成龙,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甚至被许多人奉为清朝第一清官。不过,事实上真正的清朝第一清官另有其人,他叫做赵申乔。

提起赵申乔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都不熟悉,不过他在当时可是非常著名的清官。赵申乔出身世家,他的父亲是明朝的一位县令,以为官清廉著称。因此,从小被父亲悉心教导的赵申乔处事也极有原则。

康熙年间,赵申乔考上进士,之后担任知县,由于为官清廉很快得到升迁,成为当朝重臣。为官期间赵申乔不仅清廉,而且非常勤政,对于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并针对利弊进行决策。在赵申乔担任浙江布政使期间,浙江官场上贪污腐败的现象几乎被杜绝,当地税收和经济水平也都有所提高。对于这样清廉有为的官员,康熙自然非常器重,当时的官员们也都非常害怕赵申乔得势。不过,他们很快便发现赵申乔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太自傲。

其实,清廉的官员大多都有些自傲,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愿意同流合污。不过,赵申乔的自傲的确有些过分,有时表现在行为上便非常狂妄。赵申乔经常与满族大臣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会与内务府发生冲突。不过康熙却因为赵申乔不畏权贵,所以对他非常宠幸。一方面,康熙没有接受许多人对赵申乔的弹劾,另一方面他用语非常亲切的告诫赵申乔过刚易折的道理。

不过,如此清廉的赵申乔,其实也有私心。当时赵申乔曾数次推荐自己的长子赵熊诏,而他的儿子也很争气,之后考上了状元。不过那一年的“榜眼”戴名世却在当时的文人阶层里很有名气,比赵熊诏影响力大很多。而且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赵熊诏是因为赵申乔才成为状元的,对此,戴名世自然也非常愤懑。

而就在此时,赵申乔却弹劾戴名世,说他所著书籍里用了明朝年号,而且内容中还对明朝怀有思念。赵申乔此举可能未曾想要戴名世的命,他只是想敲打一下戴名世。然而,赵申乔没有想到的是,康熙收到奏章后震怒,立刻处死了戴名世,还流放了许多文人,这个案件也成为有名的“文字狱”案件之一。

赵申乔的行为自然惹怒了所有文官,他们都敌视和鄙夷赵申乔。赵申乔清廉没有把柄,不代表其他人没有问题,比如他的二子赵凤诏就存在贪腐问题,因此很多官员都弹劾赵凤诏贪污。其实赵凤诏并未贪污多少钱款,但由于此时康熙已经不再宠信赵申乔,因此他不仅认定赵凤诏贪污,还把他怒斥为天下第一贪。

赵申乔自然不能看着儿子被处死,因此他上书替儿子求情,却惹恼了康熙。最后,不仅赵凤诏被斩,就连赵熊诏也被牵连。老来丧子,加上身败名裂,这些打击彻底让年老的赵申乔崩溃,他很快抑郁而死。

纵观赵申乔的一生,他曾被誉为第一清官,然而由于他教子无方,加上自己狂妄自大,最终树敌无数,导致一家人下场凄惨。从这一点看,导致悲剧发生的,正是赵申乔内心深处的自私和自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