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古人的大脑智慧真的很让我们惊呆,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根本没有像起重机大型运输车辆等这样现代化的高空作业机器。但又仿佛这些所谓的困难,对古人来说根本不叫事,他们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巧夺天工。我们的世界观总是不断地被颠覆。

很多建筑上的奇迹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困难重重,然而,它们却的的确确就是古人造出来的,不用提像长城天坛那些让世界惊讶的作品,就连北京的一条石路在那时候修建都是非常不易的。

首先来说,如何将石头从房山运到北京城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一块石头重达几千斤,而且那个时候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卡车,马车也拉不动,只有等冬天的时候挖一条浅河在里面灌满水,等到水结冰了,再由人一步一步拉过去。我这么说你就知道有多么不易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泸定桥是如何建成的。现如今,那里已然成为了红色旅游景区,到那里去过的朋友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凶猛的河水在脚下胡乱地拍打,13根铁索组成的桥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如果有风吹过,还能感觉到桥面微微的晃动,即使是已经成为旅游胜地的今天,站在上面依然会感觉到阵阵寒意,这座桥是在康熙年间建成的,那些铁索链子有一万多个铁环,有好几十吨沉,那时候的人是如何将它们连在一起的呢?

原来最早的时候,他们是打算建一座木桥,因为那个时候建木桥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而且周围取材也很方便,可是到实施的时候却发现困难重重,因为当时正好是汛期,好几次,刚刚打好的地基很快就被洪水给冲垮,几经踌躇之下,他们又决定改木桥为石桥。

可是想要建造一座坚固的石桥,就必须要有一个坚固的地基,大渡河两岸土质松软,根本承受不住石桥的重量,这个计划又被迫放弃,最后才决定建造一座铁索桥。

由于这座桥是为了加强川藏之间的联系,所以康熙非常重视。据说当时每一个铁环都是在严厉监督之下完成的,每一个铁环都刻有打造它的铁匠的名字。如果出了问题,是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的。造好以后如何将它们连起来就成了首要问题。

首先,他们在河的两岸用绳索相连,然后把切成段的竹筒套在绳子外面,这样把铁环挂在上面,轻轻一推就会滑到河对面去。铁索桥就是这样建成的。

这座桥自建成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虽然历尽沧桑,但仍然坚固,在咱们中国的历史上,好多次它都有出色的发光点,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先后去了很多地方,先后四进四川。

1863年4月愣是带着大批人马过了金沙江。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可是当时天公不作美,连日暴雨,如果强行渡河,势必会造成损伤,结果他就耐着性子等了三天,结果却等来了他自己的末日。

我们大家最熟悉的还是咱们的军士雨夜渡桥的故事,每一次我站到泸定桥上的时候,都会不禁回想,究竟是什么样的信仰支撑着他们敢于冒着敌人强大的火力,一步步通过仅有13根铁索的桥,有时候也会抓着铁索往下看,看一看下面永远不会停歇的,湍急的河水,缅怀着那些曾经从这里掉下去的革命先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