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制度因素,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恆河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等五個邦,很難進行統一的全面治理。以印度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根本不具備徹底治理恆河污染的能力。

恆河的污染非常嚴重,到過印度的國人都深有體會。那麼,印度政府爲何不好好治理一下恆河?第一,宗教因素,恆河是印度教聖河,每年都大量印度教到恆河沐浴,印度政府無法禁止。第二,經濟因素,印度是一個快速發展中國家,走的還是“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三,制度因素,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恆河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等五個邦,很難進行統一的全面治理。

1.宗教因素。印度全國人口13.5億,有80%以上是印度教徒,也就是近11億的印度教徒。恆河是印度教徒的聖河,也被譽爲印度的母親河。印度教徒認爲,使用恆河水沐浴能夠洗去身上的罪惡所以,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在恆河沐浴。印度教徒在恆河中的洗浴行爲,是恆河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印度是一個以印度教爲主的國家,任何政黨當政也不能公然禁止印度教徒在恆河的宗教行爲。也因此,印度政府治理恆河的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2.經濟因素。印度的GDP總量爲2.73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但由於印度人口太多,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不錯,年均增長率在7%左右。不過,印度經濟也還是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恆河流域是印度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整個流域內人口總量高達4億。工業發展產生的工業垃圾,與印度人的生活垃圾,是恆河污染的最大來源。以印度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根本不具備徹底治理恆河污染的能力。

3.制度因素。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再加上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聯邦政府的管理能力並不強。恆河在印度境內長度超過2000千米,流域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流經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等五個邦。印度各邦都擁有自治權利,很難協調出一套統一治理恆河的方案!再加上,治理恆河是一項長期工程,而在印度的制度之下,各政黨都熱衷於給予選民短期利益。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爲未來印度能夠解決恆河污染問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