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是鳳凰的顏色,活力滿滿。誠,是鳳凰的心意,分量足足。2016年,鳳凰20歲橙人季。鳳凰衛視主播、記者、評論員和幕後創想家們齊聚iphoenixtv,橙心橙意,與一屏之隔的你分享攜手走過的年華。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貝魯特 戰地玫瑰就可以“囂張”不穿防彈衣嗎?必定敘利亞當時是在打仗好麼……

如果說誰是十二座裏的戰鬥民族,那必須是——天蠍座,你懂的。作爲一隻典型性天蠍,陳曉楠的這些年,還真就從來沒離開過“戰火”。

本臺著名人類學欄目最近有點“熱血”

最近,《冷暖人生》播出的三期片子《我是“僱傭兵”》燃爆B站。到底是什麼故事能讓90後、00後UP主的二次元世界熱血沸騰了?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先來說說這三部片子,《我是“僱傭兵”》講的是三個中國青年的經歷: 高能預警 此處劇透

在中東、中亞,因爲持續的戰亂,有數百萬平民在衝突當中喪生,數千萬的難民流離失所,然而就在其他人試圖逃離他們的家鄉的時候,三名來自遙遠中國的年輕人,卻出現在了這樣一些不屬於他們的戰場上,而且殊死搏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僱傭兵”。他們因何而來,又爲何而戰?

黃磊,原本是在英國大學裏讀書的普通大學生。2015年1月,上課時老師播放的一部紀錄片,徹底地改變了黃磊的人生軌跡。課後,之前對“伊斯蘭國”一無所知的黃磊,馬上查閱了大量資料。兩個月後,他決定投身庫爾德民兵“國際縱隊”,成爲了抗擊“伊斯蘭國”的第一位華裔“僱傭兵”。肖然,1982年出生於中國四川,曾是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國際政治專業研究生,他最大的夢想是成爲商場精英。然而2008年,正在求職的他誤打誤撞進入了英國赫赫有名的“戰爭服務商”神盾防務,於是因應命運的指引,成爲了“僱傭兵”。肖然是遊戲高手,他也將自己的“僱傭兵”生涯比做一場遊戲,但在這場遊戲裏他是真實的角色,他面對的也是真實的戰場,這裏沒有滿血復活。白曉保,1987年出生於陝西咸陽一戶普通農家,5歲時跟隨父母進城讀書,一家四口擠在小小的出租屋裏。因爲家境特殊,相比於同齡人他更加敏感,由於人高馬大還會些武術,白曉保很快便因“會打架”在學校裏立下了名號。18歲時,小他4歲的弟弟因故意傷人被判刑六年後,白曉保決心承擔起長子的責任,他辭去工作、告別家人,成爲了京城裏數萬名保安中的一員。爲了更高的工資,白曉保踏上了傳說中的“僱傭兵聖地”——伊拉克,成爲了這個國家數百萬“僱傭兵”中的一員。

三個可能就是你身邊路人甲乙丙的普通青年,卻有着完全出乎常人意料的生活選擇,全世界都在說然而於你大約只是“談資”的戰火,就這樣和你發生了聯繫。這故事比大片還“熱血”,對不對?

戳我看視頻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今年是鳳凰衛視成立20週年,也是《冷暖人生》新的出發點。在《我是“僱傭兵”》播出之後,《冷暖人生》陸續播出了講述跨性別、同性戀題材的《蕾絲酷兒》、《“拉拉”也瘋狂》,講述單身媽媽艱難選擇的《生子之困》,講述小人物生存方式的《我是小丑》、《爆料人江湖》等一系列選題,讓熟悉她的老觀衆開始覺得,總是有那麼點擰着眉重重點頭“傾聽大時代下如泣如訴人類命運”的本臺著名人類學欄目《冷暖人生》,最近有點“逆生長”的意思。

陳曉楠說,《冷暖人生》從十週年之後,就開始籌劃給欄目“減齡”。“其實《冷暖》根本性的東西沒有變,我們一直是做故事。一開始我們是做戲劇性的人生故事,隨後一段時間我們是做社會話題、新聞事件,而現在,你會發現,人的精神世界衝突也是一個大的時代真相。現在的人也很關心別人的生活方式,關注別人的精神狀態是什麼樣的。有時,精神世界的衝突未必就體現在特別悲涼的事件裏,當代人的所思所想,它的調性並一定是非常撕裂或者戲劇張力很大的。”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比如《我是僱傭兵》,展現的是年輕人和這個世界發生的關係。一個是中國農村的普通青年、窮二代,想通過到危險的國際戰場去當’僱傭兵’,在命運當中殺出一條血路;一個是懷揣理想主義的年輕人,和這個時代的很多年輕人一樣有着強烈的個人行動慾望,認爲這個世界是和自己有關係的;另外一個是非常喜歡打遊戲,把戰場上的搏殺看作遊戲通關。80後90後已經成爲了這個世界的主角,我們不可能忽視這麼一大羣人的精神世界。所以,《冷暖人生》走到第十年時,我們就決定要更多地接觸這個時代的主流人羣,去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

“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把《冷暖》固定在一個調性上,一聽到名字,就讓人覺得會看到怎樣的節目。《冷暖》不變的是對人物靈魂的挖掘,但變化的是對什麼樣的人物做挖掘,我們希望讓節目的調性更加多元。”

本臺著名女文青壓根是個熱血girl

爲什麼說陳曉楠從沒離開過“戰火”?這要回溯到美國911事件。很多人對911的記憶,是跟鳳凰衛視和陳曉楠分不開的。當時,襲擊事件突然發生,正在家休息的陳曉楠接到程鶴麟的電話,只有7個字“快回來,出事兒了!”5分鐘後,來不及化妝換裝的陳曉楠就衝進演播室。而她跟觀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對不起,我沒有化妝。”這句話和這次快速有質量的直播讓很多網友記住了她。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講真,作爲知名電視媒體黃金新聞檔的主播,不用一種優雅的方式給自己打個圓場,“女主播的自我修養”這門課程基本算是掛科了,但很多新聞課程裏卻把這句話稱爲直播中最富魅力的開場白。

主播臺上,抑或是《冷暖人生》裏的陳曉楠,總是給人沉靜平緩不顯波瀾的感覺。但別忘了,天蠍座最擅長用不燙手的外表掩飾滾燙奔放的內心。和前面講的那三位一樣,陳曉楠,曾經也不止一次做出了走上戰場的選擇。

911事件後,曉楠還經歷了伊拉克戰爭、北京申奧、莫斯科人質事件等等突發事件的報道。但快新聞做久了,她漸漸感覺到在《鳳凰早班車》這類新聞節目中難以獲得滿足感,很多事件都希望自己可以親身去感受,在新聞現場發現和採集到一些可以呈現新聞本來面目的東西。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2006年7月,敘利亞,跟蹤報道以黎戰爭。 2006年黎以戰爭爆發,陳曉楠成爲鳳凰衛視派到戰事核心的第一位女主播,“我決定去貝魯特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害怕。我們走的時候不知道形勢會如何發展,只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比如以軍打算徹底搗毀黎巴嫩,或是爆發又一次的中東戰爭等等。到了戰地,我最強烈的感覺不是害怕,而是戰火的荒謬。”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2006年,切爾諾貝利,採訪參加切爾諾貝利20週年紀念儀式的孩子們。

由於無法想象會遇到什麼危險,她隨身帶了手電筒、哨子和一些其他不知道有沒有用的救生用品。董嘉耀還特意讓她帶上根繩子,理由是遇到危險,繩子會管用,可至於管什麼用,他也說不出來。多年之後,想起這根繩子還有臨行前的手忙腳亂,陳曉楠就忍不住地笑:“我承認,我們太缺乏戰地經驗。”

自從伊拉克和伊朗拍了新聞專題紀錄片之後,陳曉楠就再也不想回去主播臺,“當時在伊拉克戰前的巴格達,我們看到很多和常年緊閉的伊拉克和常年被戰爭威脅的當地人生活相關的故事。在特別大的政治命題下,着落在每個人的身上,會是一個怎樣生命的進程和個人的感受,也可以看到這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面貌。我自己的拍攝的過程中,對人的採集和挖掘我是感興趣的。所以之後說爲我個人設立一檔節目的時候,我就選擇了《冷暖人生》。”這個選擇,一邁步就走了13年。

這幾句掏心窩的話想跟你講

《冷暖人生》欄目創作的初衷是對人、人性,人生和命運做採集和挖掘,節目希望通一點一滴的發現去彙總變遷時代中不同的人生樣本,去可以記錄時代。曉楠在《冷暖人生》,不僅是個屏幕上講故事的主播,更是衝在一線的記者。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震區採訪。

《冷暖人生》的創作團隊其實並不龐大,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職,從預採訪到採訪、拍攝、剪輯,背後製作力量並不是特別大的團隊。曉楠從策劃到結尾幾乎全程參與。曉楠說:“因爲這個過程本身沒有辦法像流水線分割,一個故事我們從開始選他,嘗試聯繫他,到最後呈現出來,這個故事是個一氣呵成的過程。

陳曉楠: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 橙人訪談

創作團隊,《冷暖人生》的靈魂所在。

“我們採訪的非常多的人,他們經歷了我們無法想見的很有張力的或者是被撕裂的人生或者是動盪的有極大轉折的人生,這個過程當中你可以看到人性中真正的堅持的是什麼,放棄的是什麼,人性當中非常本真的東西。我是覺得真實是非常有力量的。對自己來說看到更多、認識的更多,會對人生有一個更篤定的力量在。對世界瞭解的越多,可能內心應該是更穩健的吧。”

“《冷暖人生》不主流,它是一個另類節目,我們不貪心去做一個吸引所有人眼球的節目。未來沒有想太多,就一步一步往前走,找到一個人是一個人,多做一個故事是多一個故事,誰也不能預見將來,就像這十來年,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可以做那麼久,我們都是一個一個故事去找,碰到一個又一個人,進行一場又一場談話,在時間的行進當中,尋找新的方向。我們不怕晚,也不怕慢。”

我願意做一個忠實的白描者,用最樸素的線條勾勒出他們的輪廓。其實我並不願意讓他們覺得,我是一個記者。人生會有無數美妙的緣分,我能在這樣的時候與他們相逢,希望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一些來自陌生記者的問話;帶走的,也不僅僅是一個作品。多年來,和《冷暖人生》相互扶持,彼此豐盈。這樣的過程也讓我洞徹了不少世上最簡單不過的道理:心無雜質,生命就長出了根。

——陳曉楠

更多橙人訪談

王魯湘:我是如何做一檔不賺錢的節目 | 張凌雲:跟隨中國兩任領導人外訪是什麼體驗 | 這一年,鳳凰記者也是拼了 | 石齊平:“汪辜會談”與“習馬會”唯一雙料見證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