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孔子即將出生時,一隻麒麟來到孔家,它站在院子裏,口中吐出一卷玉書,書上寫着“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那是一個王道衰微、禮崩樂壞、天下大亂的時期。而孔子降生之前有麒麟現身,這件事卻被人記錄下來,這個傳說也留存至今。

麒麟,是中國神話傳說裏的動物,它與龍、鳳、龜合稱爲“四靈”。據說,每當有聖人出現時,麒麟都會現身。其實,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又豈止是麒麟一個,而每一個神話的背後都有着歷史的影子,都體現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觀照。

閆德亮在《中國古代神話文化尋蹤》中如是寫道:“遠古神話是一個民族在矇昧時代所走過的歷史足跡。”這些流傳後世的神話傳說,爲我們展現了蠻荒時代的人類文明曙光,在神話傳說中出現的神奇動物們,則傳遞出海量的遠古時期文化信息。

(一)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有何文化寓意?

所謂“神獸”,即是僅見於神話傳說而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動物。在中國神話傳說中,神獸又分爲“瑞獸”和“怪獸”這樣兩種類型。

在古人的觀念裏認爲,若是世間出現了聖賢之人,那麼必定會有祥瑞之獸現身。比如白澤、麒麟、鳳凰等,所以,古人看到祥瑞之獸便非常喜悅;與此相對,一旦人間出現兇猛的怪獸,那麼必然說明人間會有災禍降臨,神話傳說中經常出現的怪獸有窮奇、檮杌、九尾狐等。在《山海經》等古籍中就記載了衆多神怪之獸,而這些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則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比如說,古時候民間有這樣一種習俗:給小孩子掛麒麟鎖、戴麒麟帽,這就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麒麟象徵着祥瑞和美好,小孩子掛麒麟鎖、戴麒麟帽就能健康成長、如意吉祥。

再比如說,《山海經》裏記載了一種叫“乘黃”的神獸,根據神話傳說中的描寫,乘黃長着黃色的皮毛,頭頂長有一角,背上長着兩個角。它生性熱愛自由,喜歡過自由隨性的生活,並且很難被馴服。《山海經》裏還說,馴服乘黃這種神獸的,只有上古時期的黃帝一人而已。畢竟,作爲一種神駒,它只願成爲賢德之人的坐騎。

神話傳說中的其他瑞獸,如鳳凰、獬豸、重明鳥等,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但它們已然化爲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標識,傳遞出古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烈期盼。可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表現出的是古人的心理訴求。

中國神話傳說形成於遙遠的蠻荒時代,反映出的則是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遠古先民的生存現狀以及改造生活環境的過程。

神話傳說中的那些祥瑞之獸,能夠給人們帶來吉祥、豐收以及其他美好的事物,而那些兇猛的怪獸,便只能帶給人們災禍、疾病和不幸。遠古先民在與嚴酷的自然環境鬥爭時,必然需要戰勝自然災害、抵抗猛獸的侵襲,同時,還要參與到血腥的部落戰爭之中。神話傳說中那些象徵吉祥和希望的瑞獸,爲遠古先民克服外部困難提供了心靈力量,這些瑞獸也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二)從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看遠古時代的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是人類最原始的信仰。作爲一種最爲原始的信仰,圖騰崇拜曾存在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並且,即便到了現代社會,它也依然存在於一些原始部落和民族文化之中。

“圖騰”這個源自於印第安人的文化。圖騰可以理解爲一個部落或一個地區的標記,還可以理解爲某一類人羣的親屬或祖先。比如說,中華民族自稱爲“龍的傳人”,這意思就是說,中華民族的祖先和天上的飛龍有着親緣關係。而所謂“圖騰崇拜”,指的就是先民們認爲,自己跟某一種圖騰有着親緣關係,圖騰是自己的祖先,自己受到圖騰的保佑。圖騰崇拜,反映出在原始社會里,人們面對自然萬物時那種既依賴又畏懼的心理。

其實,通過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我們也能見到遠古時代圖騰崇拜的痕跡。

比如說,中國神話傳說中出現的飛龍,就同時具備多種文化屬性:既是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同時,還是華夏民族的圖騰崇拜物。

除了飛龍之外,還有許多並不見於現實生活中的神獸,它們同樣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物。我們知道在蠻荒時代,先民們都是以各自的部族爲核心進行生產、生活,而不同的部族必然有着不同的圖騰崇拜物。這就不難理解,爲何在上古神話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神獸了,因爲,這些神獸都是遠古先民的圖騰啊。

除了神話中的神獸之外,還有一些現實之中的動物,也被中華民族的其他部落視爲圖騰神靈,諸如虎、豹、熊、鷹等。關於這些遠古氏族部落的故事,在《山海經》等古籍中就有所記載。

據《山海經·大荒東經》中的記載,在東方的遠古部落中,有中容、白民、司幽和黑齒等氏族集團,這些氏族集團的部落圖騰分別是虎、豹、熊、羆。這些動物雖然見於現實之中,但實際上,在遠古先民的圖騰崇拜觀念中,它們也和神話中的神獸一樣,具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而先民們之所以對這些神獸頂禮膜拜,是因爲在這些動物身上,具有某些“神力”,而遠古先民正需要這樣的“神力”來保護自己。

遠古先民與圖騰神獸之間這種崇拜與被崇拜的關係,實際上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遠古時期,人們不理解種種自然現象,並且也不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先民們與神獸攀上親緣關係,爲的就是尋求外部力量的幫助和護佑。在流傳至今的神話傳說中,那些幫助人類、保護人類的神獸,絕大多數都是遠古先民的圖騰崇拜物,而這些圖騰崇拜物又與中華盛世有些密不可分的聯繫。

(三)祥瑞之獸與華夏盛世

不論是神話傳說,還是古籍文獻,對中華盛世的定義都出奇地一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且極爲重要的一點是,帶給人們吉祥的瑞獸現身。從中可見,遠古神獸與中華盛世之間,有着極爲深刻的文化淵源。

根據《故宮裏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一書中的說法:盛世才能出瑞獸,而這些祥瑞之獸的出現,也是一種“天意”。古人所謂“盛世多祥瑞”即是此意。

在古時候人們篤信,只要人們的行爲順乎天道,便會有盛世出現,也就會有瑞獸現身。這正是“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深刻思想。而所謂“順乎天道”的行爲,不外乎是人們要熱愛生命,並且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

在中國封建社會,歷代君王沒有哪一個不盼望盛世降臨的,而黎民百姓也沒有哪個不希望天降祥瑞的。可是,盛世不常有,但追求吉祥圓滿又是人們內心的切實願望。爲了實現中國心願,古人便展開奇思妙想,通過雕刻、繪畫、塑像等等手段,把那些祥瑞之獸永久地留在了人間。又或者通過一些隆重而獨特的儀式,祛除邪祟,迎來吉祥。

《故宮裏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就講述了漢代宮廷裏的隆重儀式——大儺。走在儀式隊伍最前面的是方相氏,而方相氏則是古時候民間的一種神祇,“他頭戴四眼黃金面具,黑衣紅裳,披熊皮,一手操戈,一手執盾”。

這種看似怪異的扮相,突出表現了古人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而漢宮臘月初八前一天舉行的這種儀式,則與一種叫“窮奇”的上古神獸有關。

窮奇相貌如牛,生性兇惡,但它對人們的生活並不是全無幫助,它能夠清除害蟲,給人們帶來安康。古人們通過大儺這種儀式,滿足自己趨吉避凶的心願。古人爲了實現人間盛世,舉行的種種祭祀、祝禱的儀式數不勝數,這可以視爲古人通過自己的方式,與自然萬物進行溝通對話,以求得吉祥安康,而人們對祥瑞之獸的膜拜,則可以視爲遠古時期圖騰崇拜的遺留與延續。

中華民族對獸類有着特殊的情感。很多神話傳說中出現的獸類,被人們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寓意以及美好的象徵,比如麒麟、飛龍等,而有些獸類則被賦予了諸如公正無私、赤膽忠心等高尚品性,比如獬豸、飛黃。

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小海老師,在《故宮裏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這本書裏告訴我們:每一種獸類都有各自的神話傳說和文化淵源,有很多來自神話傳說中的動物們,雖不具備科學上的認知價值,但卻含有多重文化寓意。這些從神話傳說中走來的神獸,已然成爲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符號,它們共同唱響了華夏盛世的讚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