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朝代爲啥300年一輪迴?原因8個字,是一書生爲皇帝獻的策

對於先秦時期,在周朝建立之後,我們大概可以把那個時期劃分爲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以周王室禮節思想爲中心的時期,第二個階段就是多家思想家共存於世的時期,第一個時期的諸多影響我們暫且不論,就這第二個時期而言,可是對後來的許多朝代乃至於現在都產生了很大影響的。尤其是以孔老先生爲代表的儒家學說,就是誕生於這個時代,不過現在儒學的地位是在漢朝時才漸漸開始形成的。

中國朝代爲啥300年一輪迴?原因8個字,是一書生爲皇帝獻的策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周王室的實力大減,各個地方的諸侯在長時間的發展下基本都能輕易的打過周王室,所以各個諸侯的野心其實是在不斷膨脹着的,之後爲了碾壓其他諸侯國,每個諸侯國都開始想方設法的讓自己變強,他們開始邀請有學識之人幫忙主持改革,春秋各大派別也就應運而生。這其中最受歡迎的有法家、道家等等,卻唯獨沒有儒家,因爲孔子主張的是諸侯依舊尊敬周王,維護周朝禮制,而那些很有實力的諸侯王明顯不會樂意重新聽周天子的話,所以孔子的儒家在春秋戰國時的待遇其實是很差的。

中國朝代爲啥300年一輪迴?原因8個字,是一書生爲皇帝獻的策


好在到了漢朝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名字叫做董仲舒的儒生。在漢朝初期,因爲國家在漢朝成立之前一直都在打仗,所以百姓們都很希望快快停戰,讓他們過幾年舒服日子,這種想法和道家的無爲而治大概切合,再加上當時漢朝的太后也比較支持道家學說,所以這時期的董仲舒一直在努力學習,渴望有發揮自己才能的一天。

中國朝代爲啥300年一輪迴?原因8個字,是一書生爲皇帝獻的策


後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漢武帝是個有野心的人,這個時期的民間已經從戰亂中恢復的差不多了,所以漢武帝開始嫌棄無爲的道家文化,他迫切的需要一種很強勢的文化體系幫助他掌握這個國家。看透漢武帝想法的董仲舒覺得總算到自己發揮作用的時候了,他將自己這幾年綜合學習的成果都介紹給了漢武帝。這第一條就是”天人感應”,對於漢武帝來說,這種將皇帝神話的學說自然是他需要的,雖然說古時候已經有了君權神授的說法,但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鬥爭,這種意識明顯需要加強一下。第二就是辦教育,第三點則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這第二點和第三點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因爲興辦教育的書籍就是儒家讀物,通過這個方法,漢武帝就可以牢牢地把國內思想動態掌握在自己手中了,這對於漢武帝加強集權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中國朝代爲啥300年一輪迴?原因8個字,是一書生爲皇帝獻的策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儒學的正統地位正式確立了,併爲後來的各朝各代所繼承。之後也正是因爲思想正統和很多先是環境相沖突,才導致了我國古代王朝的300年一輪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