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天地,家長作爲孩子的監護人,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大多十分關心。現在城裏很多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經常看到孩子的父母早早起來給孩子準備好早餐,然後送孩子去學校,畢竟養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然而有不少父母的教育方式依然很落後,一位小學5年級小男孩因爲只考了68分被母親暴打,導致傷痕累累,通過了解,母親解釋說因爲老師的一行批語令她很生氣。

考68分被母親暴打,孩子受傷只因老師點評?缺乏內心關愛才是主因

據瞭解,母親說的這張68分試卷,老師確實有一行批語,上面寫的是,考試時高舉試卷給其他同學看。這樣做明顯是作弊行爲,顯然是不對的。老師就把情況寫到了試卷上,家長一看到這種情況就來氣,火氣直接撒到孩子身上。由於下手太重,孩子大腿上出現幾道淤青發紫,爸爸回來後也看懵了,於是把照片發到網上,引發了熱議。

考68分被母親暴打,孩子受傷只因老師點評?缺乏內心關愛才是主因

雖然現在生活環境和條件比以前明顯改善了,但是孩子的內心卻常常得不到家長的關注,很多家長供孩子喫穿,認爲做的非常合格,對孩子這麼好,孩子應當給自己爭口氣。可是人不是工具和機器,孩子成績不好不是因爲笨,而是存在種種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源自孩子內心對待學習以及生活的態度。

一次考試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記得小時候,也曾考過很低的分數,當時覺得內心很失落,想把卷子給扔了,但是仍然渴望家長能給予機會和支持,對於打罵這件事,沒有幾個孩子喜歡。

考68分被母親暴打,孩子受傷只因老師點評?缺乏內心關愛才是主因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起個大早送完孩子就去上班,晚上很晚纔回來,甚至經常加班,和孩子一起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忙碌了一天身心疲憊,想來個放鬆,對於孩子起初是關愛的,時間一長覺得他們不來搗亂就好,任其自我發展。對孩子的內心很少關心,有些小孩比較內向,也不愛表達自己的心思,尤其是遇到學習壓力比較大,或者在學校被人欺負了,都瞞在心裏,認爲家長無法幫助其解決問題,還要丟面子,倒不如不說的好,把壓力全給了自己。

考68分被母親暴打,孩子受傷只因老師點評?缺乏內心關愛才是主因

那麼關於孩子的內心成長以及教育問題,家長該如何起到幫助呢?

01、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要善於引導

小孩子內心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弱,可能你說的一兩句狠話,他們會牢記在心理,久久不能釋懷,壓力太大導致孩子學習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當然提不上去。

壓力是建立在孩子合理的興趣學習基礎上。現在教學的過程中,條條框框基本上老師都安排孩子,家長要做的就是激發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成就感,比如設置多個小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他們會非常感興趣。

行爲心理學表明,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多付點心思,幫助孩子建立學習作息時間,一起參與學習規劃,學習寫作業的時候高度集中,提高效率。學習40-50分鐘後,進行10分鐘的休息。

考68分被母親暴打,孩子受傷只因老師點評?缺乏內心關愛才是主因

02、合理安排作息、養成生活好習慣

社會學經過長期調查,表明精英人羣往往具有高度的自律,嚴格的作息時間安排,生活和工作提前做好規劃。

孩子的身心都處於發育階段,家長要從這幾方面加以重視:

1、減少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電子產品對於孩子的大腦思考和專注能力弊大於利。很多心理學家通過跟蹤調查表明,適當接觸電子產品,孩子可能學到和了解一些知識,但是大腦會不自覺地變得懶惰,以及缺乏深度思考,對於記憶能力以及邏輯分析能力都是不利的,非休息日,家長儘量避免孩子接觸電視、手機遊戲等電子產品。

2、睡眠、飲食的講究非常重要

關於睡眠問題:知識和記憶很多時候都是通過睡眠時間來進行整合的,睡眠不足不僅影響知識的消化,身心疲倦狀態下學習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中小學生中,僅有23.99%的學生可以睡到自然醒;而由鬧鐘或他人叫醒的學生比例高達76.01%;更嚴重的是,還有29.26%的學生睡不到8小時就被叫醒。

睡前1小時不喝咖啡,接觸興奮的事物(看電視玩手機都是禁止的),如果孩子實在睡不着,可在樓下跳跳繩,或者做做家務,自然會進入疲倦狀態。

飲食安排:避免高糖、油膩、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三餐時間規律即可,多補充蛋白質以及蔬菜水果,魚肉對於學習記憶來說是個好食材。

考68分被母親暴打,孩子受傷只因老師點評?缺乏內心關愛才是主因

03、多一些溫情教育和陪伴式成長

人心都渴望得到關愛,孩子的內心就如同小樹苗,家長的關愛就是陽光和露水。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時常陪伴孩子,參與互動活動,帶孩子出去旅遊體驗生活,一起研究有意思的事情。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都是有助於促進親子關係。

劉墉曾經說過,孩子叛逆就是,“你說往左,我偏偏往右,這樣內心滿滿的成就感,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該找到自己在哪裏”。啓發孩子找到自己的成長軌跡,纔是真正的引導式教育。特意給孩子“喫苦教育”得不償失,健全的人格從不是來自於打罵和苛責,

家長是孩子內心的影子,當孩子學會獨立,你不在他左右陪伴,他心中依舊能夠感受到你的支持,這樣的孩子內心會更加堅強。給予孩子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在於精神上得到豐盛的收穫。畢竟物質的世界是有限的,精神上的成長則是無限的可能。

考68分被母親暴打,孩子受傷只因老師點評?缺乏內心關愛才是主因

家長對孩子良好的關愛不僅是在幫助孩子,也是在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感恩人生路上有你相伴,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關愛的溫度,你傳遞給孩子,孩子必然會回饋給你。最終讓你暖心的,不是對孩子暴風驟雨、也不是對孩子的溺愛,更不是冷淡,而是貼心實意的付出。

我經常和從事教育行業多年的老人聊天,他的一些話讓我深受啓發,現在的家長都過於要求孩子的分數,忽視了內心教育,在過去那個年代,也許分數可以決定一切,但是如今的社會,更多考覈的是人的綜合素質,相比較而言,那些關注孩子內心教育的家庭,往往更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起步慢不要緊,只要方向對,堅持付出,孩子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考68分被母親暴打,孩子受傷只因老師點評?缺乏內心關愛才是主因

人活着是依靠內心來驅動的,孩子心靈上的成長來自於父母內心的關愛,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好的教育,一定是關乎內心。

家長用心陪伴孩子風風雨雨的經歷,將會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