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中国工程企业管理实践

随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中国承包商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建设,制订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和管理制度,在员工权益保护、质量管理和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供应链的合作、社会回报等方面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责任。然而,极少数企业在质量标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商业道德、劳工关系等方面没有能够满足合同或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影响了项目的履约,有些问题严重的项目甚至被当地政府叫停,对企业和国家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后果。

国家有关部门也对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进行了指导。2012年9月28日,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在编写过程中,《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充分借鉴了联合国全球契约和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等国际共识的核心思想,体现了必尽责任、应尽责任和愿尽责任的不同层次,为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持续改进的参考。具体来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信息披露、危机处置等角度专门阐述了社会责任管理的要点,通过工程质量与安全、员工权益与职业发展、客户(业主)权益、供应链管理、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发展7个核心议题及100项指标对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树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带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全面开展,促进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还开展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活动”。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等级分为社会责任领先型企业、进取型企业、达标型企业和准备型企业。

领先型企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全面清晰,主动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和业务运营,拥有完整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社会责任实践绩效突出,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依据评分标准,总得分率不低于85%,各分项得分率不低于75%。

进取型企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比较系统,能主动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业务运营,关注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和期望;社会责任实践取得较好成效,并不断谋求改进和提升。依据评分标准,总得分率不低于75%,各分项得分率不低于65%。

达标型企业。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工作,能发挥专业优势,恪尽企业必尽责任,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依据评分标准,总得分率不低于65%,各分项得分率不低于55%。

准备型企业。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一定了解,履行社会责任处于自发行为阶段,取得一定成效。依据评分标准,得分率低于65%。

摘自《“一带一路”大实践——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经验与教训》

主编:周啸东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