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陽,一碗桂花釀,酒不醉人花亦醉,今日再來第二波,重陽糕,正所謂登高喫糕。農耕時代,古人珍視稻米,最新最好的,一定先敬神明,從元宵、清明團、糉子、年糕都可見一斑。小時候,最愛秋天,中秋的月餅過後,家裏便開始炊重陽糕,很多地方也叫花糕。篩好米粉,土竈催熟,一層粉一層餡再一層粉,平整完,繼續籠屜裏蒸着,底下往往還墊着糉葉或荷葉,十分講究。此時,廚房裏蒸汽升騰,分外暖和,白熾燈也顯得溫馨不已,空氣中彌散的是發酵的米香,等揭開鍋,糕上面紅綠絲,蜜棗,五顏六色非常誘人。趁着熱氣,外婆拿抹了菜油的刀,把糕切成八份,切了不用的邊角就順手給了我們這些趴在竈臺的小孩,咬一口,蓬鬆無比,有着令人滿足的甜味。這樣的印記,放電影般出現在眼前。

|重陽糕的前世今生|

作爲重陽節標誌食物的重陽糕,各地製作也略有同,以米粉、豆粉等爲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慄、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

這種糕點起於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爲普遍的習俗。糕的製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並插彩旗,極受兒童的喜愛。此後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食用指南|

民間還使用紅棗、茱萸等作爲重陽糕的點綴,藥食兩用的一些中藥材放入糕中,可以達到食療的效果。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飲食選擇,對重陽糕的品種進行"改良",選擇或製作適合自己的品種,同樣可以增添過節的氣氛。

主料

大米粉 200g

糯米粉 300g

玉米粉 50g

紅豆沙 250g

配料

紅棗幹 20g

葡萄乾 30g

調料

綿白糖 150g

水 280ml

1、糯米粉、大米粉和細砂糖拌勻後,平均分成兩份。

2、取其中一份加水130ml左右,攪拌成半乾半溼的原味粉,搓散。( 水要一點點加, 邊加邊攪拌,加到用手捏上去感覺基本沒有乾粉爲好 )

3、先取一部分半溼粉,放入篩網過篩。粉過篩會比較慢,可以用刮 刀或者勺子以按壓的手法,直至把全部半溼粉過篩完成原味細粉料。

4、取一個容器,在容器壁塗油,輕輕放入過篩後的原味細粉料,到三分之一處,刮平

5、鍋中水燒開後,放入容器大火蒸5分鐘

6、這個空檔把剩下的另一份粉中倒入50g玉米粉,慢慢加入150ml左右的水,攪拌成半乾半溼的玉米味粉,搓散,方法和之前一樣。

7、原味鬆糕蒸好取出,在上面鋪上一層紅豆沙餡,再輕輕鋪上玉米細粉料,刮平,撒上紅棗絲和葡萄乾。

8、繼續放入鍋中,蒸15分鐘關火,取出冷卻後切成塊。

詳細內容點擊視頻查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