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乍暖還寒的時節,衣櫥總少了幾件追逐潮流的時尚款,剁手黨們的購物狂歡又即將開啓了。在追求美的這條路上,不止現代人孜孜不倦,那些古代的時尚潮人們也曾各領風騷數百年,甚至一度引領着世界潮流。今晚21:15《詩意中國》揭祕絕對時髦的古人,時尚潮流超乎想象!“詩意團”趙普、酈波、龐瑋走進華服之美,李玉剛、徐嬌、黃聖池玩轉古人的“時尚經”,還原一場千百年前關於華服的詩意盛景。

(第六期詩意嘉賓合影)

漲姿勢!看“衣”識人李玉剛、徐嬌共話華服之美

《左傳》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可見禮儀、服飾在五千年華夏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

作爲傳統文化的精髓,華服的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有着獨特而成熟的服飾文化內涵。節目中,文化學者酈波講古論今,從古人的“輿服制”中指出其蘊含着古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易經·繫辭下》中所言:“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之乾坤”,傳遞着古人教化天下的世界觀。古代的章服制度更將皇權至上的價值觀體現在了服飾上,而老子的“披褐懷玉”、孔子的“文質彬彬”則是在服飾上區別了他們的個人人生觀。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江寧博物館館長酈波)

華服的傳承流變,從質樸的秦漢風格到飄逸的魏晉神韻,從浪漫的大唐情懷到含蓄的宋明格律,都浸潤着華夏民族的審美情趣與漢族文化的禮儀哲學。華服之美,風雅一身,尋訪古人的詩意,現代人在復興華服的過程中,也別有一番浪漫的詩意情懷。

節目中,李玉剛對自己珍藏的戲服也是視如珍寶。其演繹的“四大美人”形象堪稱經典,每一套戲服的設計都是貼合人物和舞臺需求,自己細細琢磨、翻閱典籍而設計的。每一件衣服都寄託着他的情感,李玉剛直言將這些戲服當做了自己的“戰袍”、朋友,與它們並肩而戰的意義是任何金錢也無法與之衡量的。

(歌手 李玉剛)

而作爲當代復興華服的新青年代表,徐嬌用自己的成長告訴無數國人:這就是傳承。從小時候《長江7號》的“假小子”成長到如今裙袂翩躚的古風小仙女,徐嬌一直對漢服情有獨鍾,並且經常穿着漢服出席各種各樣的活動,此次參加節目也是一席風雅嫺靜的漢服盡顯少女嬌美。節目中,徐嬌向觀衆展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織羽集,“薄露秋光”“千秋歲”“銀河鐵道之夜”,一件件風雅的華服完美展露了現代傳承的詩意。究竟李玉剛、徐嬌、黃聖池如何玩轉古人時尚潮流?按耐住激動的小心情,等撩!

(演員 黃聖池)

(演員 徐嬌)

高能預警!“國家寶藏”續寫千年傳奇黃聖池點贊“當代魏瓔珞”

深圳衛視南方黑芝麻糊《詩意中國》在揭祕古人的潮流真相之餘,還有多件國寶級藏品重磅“坐鎮”節目。出土自馬王堆一號墓的素紗襌衣,是世界上最輕的衣服和最早的印花織物,重僅49克,可謂“薄如蟬翼”。它代表了西漢初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龐瑋與王繼勝展示素紗襌衣)

專家王亞蓉、王繼勝團隊歷經13年,終於復織成功了素紗襌衣,但其重量竟超過了80克!今晚,專家王繼勝將帶着素紗襌衣的複製品現身節目,帶領嘉賓破解這件藏品科研背後的千古難題,究竟是什麼原因“打敗”了現代科技,讓複製品“失敗”了呢?而另一件東周織錦,經密高達每公分240根,遠超現代高精尖的機械紡織機,其仿織難度竟超過了素紗襌衣,雖然王亞蓉主導的專家團隊最終破除萬難,將這件東周織錦復刻出來,但攻破難題的十年間,他們又遭遇了什麼呢?今晚,《詩意中國》將分享從沈從文到王亞蓉、王繼勝這些“大國匠人”背後走過的艱難鑽研之路。更有幸的是,專家王亞蓉此次擔任了深圳衛視南方黑芝麻糊《詩意中國》的節目服飾顧問,也讓更多觀衆從節目中看到了古人精美考究的服飾。

(蘇繡藝術家陳英華展示星空蘇繡圖)

不止國寶文物復原之路“難於上青天”,大國匠藝的傳承也需要另闢蹊徑。節目中,蘇繡藝術家陳英華用自己的星空蘇繡作品,震驚了全場。一手精湛絕倫的蘇繡技藝,繡出了讓美國NASA都震驚的星空繡圖,《蟹狀星雲》、《馬頭狀星雲》、《獵戶座星雲》、《黑洞》……與哈勃望遠鏡所拍照片相比,蘇繡版星空奇觀色彩更加清晰,也更富立體感和層次感,神祕的宇宙奇觀與傳統的刺繡藝術實現了完美的融合。連嘉賓黃聖池都忍不住現場爲陳英華打call,讚美她堪稱“當代魏瓔珞”。

(詩意主理人 趙普)

正如節目“詩意主理人”趙普所說:“如果我們的匠藝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那必然會沒落。匠心要守住,匠藝更要創新。”大國匠藝需要創新傳承,華夏復興,衣冠先行。今晚21:15《詩意中國》邀你共赴古人的時尚潮流盛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