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由天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政府,清華大學,中國醫師協會智慧醫療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京津冀健康醫療大數據高峯論壇暨天津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招商推介會在北京文津國際酒店成功舉辦。

天津市副市長姚來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院長董家鴻,天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王建國,天津市武清區區長戴東強,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王建民教授,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韓亦舜,清華校友總會副祕書長崔劍,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副祕書長黃安鵬,中國科學院、清華控股、浪潮集團、神州醫療、京東方、博彥科技、國信優易、醫渡雲、匯醫慧影、華潤資本、同仁醫院、天津胸科醫院、武清區人民醫院等政、醫、產、學、研、用、融等各界代表200多名專家共聚一堂,圍繞“智慧健康,協同發展”的主題,從前沿技術、應用場景、落地支撐等角度,針對天津市如何加快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落地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與會專家分享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領域應用的實踐經驗,就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公共平臺和創新平臺建設,推動開放協同創新和跨界深度融合、形成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集聚獻言獻策,爲進一步推進京津冀智慧醫療協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圖:第二屆京津冀健康醫療大數據高峯論壇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在致辭中指出,邱勇校長在2016年即提出“醫工結合”的大醫學創新發展理念,強調堅持醫工結合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建設,發揮清華大學的工科優勢,重點佈局健康醫療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計劃。

此次,天津市和清華大學的醫工科研數據平臺和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的深度合作,是天津市和清華大學強強合作、共同落實“健康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有力見證。期望與天津衛計委、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天津武清區政府等一同努力,共同爲國家健康醫療事業作出貢獻。

圖: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致辭

原國家衛計委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在致辭中與大家分享了兩點。

首先從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前景、數據的開放共享、全球化創新體系、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換代、智能健康的消費升級、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體系、數字健康與數字經濟、健康事業協調發展、構建新型智庫等方面闡述了數字醫學、數字經濟及健康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他充分肯定了第二屆京津冀健康醫療大數據論壇適時舉辦,順應了國家京津冀一體化戰略落地需求,對京津冀地區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次,要以健康醫療大數據區域中心和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項目爲契機,全面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努力實現提高人民羣衆的獲得感、深化醫改的新動力、增強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的三大目標。相信,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在國家衛健委有力領導和切實推動下,政府、市場和社會各界協同合作,集中發力,搶抓機遇,聯合創新,大力推動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中心和產業園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早日把健康產業培育成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爲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盡貢獻!

圖:原國家衛計委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致辭

在會議各界嘉賓的共同見證下,天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和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政府簽約,三方願攜手合作,引進清華臨牀醫學院與數據科學研究院共舉共建的醫工科研數據平臺,助力天津市健康醫療大數據融合應用示範,向“醫工結合,智領未來”的目標前進。會上京津高村科技創新園也與清華校友總會簽約引進第四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通過大賽,吸引清華創業圈一起爲天津市智能健康醫療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圖:健康醫療大數據“醫工結合”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

圖:第四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院長董家鴻在致辭中指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與醫療的深度融合,可以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傳佈專家知識經驗、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從而顯著提升健康醫療體系的效能,其集成效應突出表現爲3E: 增強(Enhancement),增強健康醫療服務的能力和品質,更好的實現精準醫療;增效(Efficiency),提升醫療服務效率,更多的服務民衆;延展(Extension),拓展醫療服務的地域、空域和時域。

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依託大學在信息科技領域的雄厚實力,將“醫工結合”的優勢深度賦能智慧醫療和精準醫療,充分發揮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3E效應,服務於國家“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希望與天津市政府及天津市衛計委全方位合作,共建醫研企融合的健康大數據平臺,共同促進在此領域的數據共享、技術創新、產品研發、醫療服務、人才培養,將天津市打造成京津冀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創新示範中心。

圖:中國工程院院院士、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院長董家鴻致辭

董家鴻院士團隊總工程師黎成權詳細介紹了醫工科研數據平臺的發展歷程、功能及多中心合作模式,基於醫工雙PI協同課題攻關機制、數據脫敏與倫理論證體系,立足清華理工科優勢發展“Med+X”的醫工合作形式,踐行B2B2C(Bedside-Bench-Customer)“醫-研-企”健康科技融合創新模式。醫工平臺將致力於建立肝膽大數據知識庫、標準化肝膽科研模型、醫工深度合作開展臨牀數據及基因數據整合分析,未來延伸發展健康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智慧醫療與未來醫院、數字外科與手術機器人、智能醫學影像工程、微納健康技術和精準能量外科技術等六大重點方向。

希望通過本次簽署的戰略合作計劃,將清華大學理工科優勢與天津健康大數據資源高效整合,產生標誌性成果,助力天津健康醫療服務及相關產業發展。

圖:董家鴻院士團隊總工程師黎成權發表主題演講

天津市胸科醫院胸外科主任張遜表示,高質量的醫療大數據是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應用的基礎。我國於2017年制定了《胸外科疾病標準化診療術語》,完成了胸外科疾病術語的標準化、統一化。同時,張主任分享了人工智能在胸外科大數據採集和分析、胸部影像診斷、腫瘤病理學診斷、腫瘤患者治療方案的應用中已經取得的豐碩成果。最後,張主任對人工智能在胸外科應用前景做了以下展望:

建立區域性的人工智能輔助肺部小結節會診中心;

以海量的臨牀數據爲基礎,開展人工智能輔助肺癌診療決策系統的臨牀應用;

人工智能輔助胸部疾病病理診斷;

建立人工智能輔助影像病理學和影像分子生物學。

圖:天津市胸科醫院胸外科主任張遜發表主題演講

同仁醫院原副院長、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長徐亮指出,未來醫學的特徵是預防性、預測性、個體化、參與性,多學科交叉、大數據、精準醫療是主要的實現要素和路徑。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廣泛的應用於近視的六維精準防控:易感度,評價患兒易得近視級別;風險度,評估患兒高度近視風險;裂變度,監測近視弧擴大情況;老化度,比較家人視網膜老化狀況;用眼度,問診、坐姿監測儀評估;干預度,按國際標準調整防控方案。同時指出,眼底是監測慢病器官損害的最佳窗口,解讀眼底檢查可發現90%致盲眼病和常見的全身病,因此,他指出智能影像識別、智能傳感器、基於多維量化的智能分析、個性化診治是未來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同仁醫院原副院長、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長徐亮發表主題演講

此外,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韓亦舜執行副院長,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黃安鵬副祕書長,清華大學張學工教授,浪潮集團、國信優易、華大基因、醫渡雲、武清區招商局、京東方、神州醫療、華夏幸福研究院等圍繞在健康醫療領域中的數據倫理、人工智能應用、平臺搭建、資產評估、基因檢測、產業落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享和討論。

本次大會搭建了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領域專家深度交流的平臺,分享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領域應用的實踐經驗,對進一步推進京津冀智慧醫療協同發展奠定了基礎。

爲了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企業等對天津市與武清區的認識和了解, 還同時舉辦了天津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招商推介會。

會議中,天津市衛計委、武清區領導與參會的40家科研院所、醫院、中外企業代表進行了深度交流,神州醫療、微軟、拜耳醫藥、百度創新中心、世紀互聯、國信優易、醫渡雲、匯醫慧影、推想科技等代表,就天津市的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和落地進行了熱烈的對話交流。與會嘉賓就武清區戴東強區長提出的“以五大創新平臺爲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紛紛發言,就開放共享、協同創新、跨界融合、聚集發展出謀劃策,大部分企業表達了去天津落地發展的興趣。

圖:天津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招商推介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