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0年丽水变化〗遂昌:数十年专注“一张纸”的制造,成就凯恩奇迹

小布说:

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遂昌作为浙西南的一个山区县,在改革的大潮中,同样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且从未停止改革的步伐。

数十年专注“一张纸”的制造

成就凯恩奇迹

从一度被列为限改关停的“全国污染企业500大”,到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标杆,数十年专注“一张纸”的制造,让浙江凯恩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电容器纸生产基地。

作为丽水第一家上市企业,如今,凯恩的总市值已达33亿元。从最初的车间主任,到现在的副总经理,进厂20多年的刘成跃见证了企业的涅槃。他说,是绿色环保、高新技术发展之路,让凯恩实现腾飞。

高科技工业园宛如一个大公园

走进凯恩公司大门,满眼翠绿、鸟语花香,让人在恍惚间忘记了这是个造纸厂,以为来到了一个大公园。

过去的凯恩公司可不是这个样子。企业前身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遂昌造纸厂。上世纪90年代,因为产能低下、产品单一、管理混乱、污染严重等问题,“疾病缠身”的造纸厂一度被列为限改关停的“全国污染企业500大”。

1997年,在企业发展步履维艰时,刘成跃进厂任车间主任。“我在生产一线,整天与机器打交道,对企业在生产技术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心里很清楚。”刘成跃说,当时的遂昌造纸厂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改革与创新问题。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2000年开始,公司决定趁遂昌县城更新的机遇,异地新建凯恩特种纸高科技工业园。”和企业一起成长的刘成跃,对于造纸厂的转型经历记忆犹新,他参与了新厂区建设及公司技改,见证了公司从改制到股改上市、实现凤凰涅槃的全过程。

科技创新让企业脱胎换骨

工业园的建设,让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刘成跃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2003年,公司决定成立技术开发部,主要负责凯恩工业园区新生产线的筹建工作,并任命刘成跃为部长。考虑到产品的特殊性与工艺保密性,公司决定由开发部独立承担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和平面布置等工作。摆在刘成跃面前的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新生产线的要求、规模、自动化程度与老生产线完全不同,而且当时国内也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可谓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弥补技术人员经验的不足,刘成跃组织技术人员“走出去”,到先进的工厂参观、学习,接触新的设计理念,又邀请设计院专家来公司进行指导、培训,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刘成跃还充分利用自己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所学的知识,亲自参与设备的选型和纸机的设计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刘成跃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7条纸机生产线、2条涂布生产线、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脱硝超低排放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的设计、设备订购、安装调试和试车等工作。新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后,使公司技术装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

借力资本市场助力企业不断壮大

2004年,凯恩工业园区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为了更好地推动技改和创新,同年7月,凯恩股份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共募得资金2亿元,凯恩成为丽水首家上市公司。

公司利用上市募集的资本,不断投入创新,推进企业快速发展。“从2008年开始,我们又先后投入近8亿元,陆续对所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使产品产能和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各项消耗和制造成本。”刘成跃说,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公司超越了1万吨的生产目标,经过短短五年发展,年生产能力已达到3万吨。

经过多年建设,如今气势恢弘的特种纸工业园区里已有十几条生产线投入生产,2010年,凯恩的电解纸销量首次超过NKK公司,成为“全球老大”。

目前,凯恩总市值已达33亿元,企业成为高端电解电容器纸领域的“执牛耳者”,同时在茶叶滤纸、吸尘器滤纸、无纺壁纸及锂离子电池等领域抢占先机。

凯恩股份多次承担国家、省部级的科研计划,先后取得30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多项产品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称号。企业有着特种纸生产的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凯恩,已真正成为行业标杆。

信息报送单位: 遂昌县府办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