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的反坦克、反人員地雷可以用標準的122毫米火箭炮發射進行佈設,這種數十公里射程的火箭彈能夠將地雷佈設到敵人的主要集結地周圍,形成攻勢佈雷,將敵人死死地困在當地,這是地雷拋撒系統做不到的。這種地雷很符合我軍當時防禦作戰的需求,很快利用中西方蜜月從德國引進了AT-2地雷的專利技術和拋撒佈雷技術。

想要抵擋成羣結隊的坦克部隊需要使用什麼樣的武器呢?這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三北防線外陳兵百萬的蘇聯坦克洪流已經換裝了T-62、T-72主戰坦克,對於最大口徑只有100毫米坦克炮的我國59式坦克來說是巨大的威脅。

想要用坦克對坦克來打一場坦克戰註定是沒有什麼勝算的。因此在珍寶島衝突後全軍開展了打坦克的訓練。但是,打仗要有趁手的兵器,因此很多反坦克武器應運而生,甚至是試驗用強-5強擊機投擲戰術核彈。不過絕大多數的反坦克武器都只是點對點的,面對集羣坦克羣來說很可能只擊毀了敵人一輛坦克,自己就被蜂擁而至的炮火所覆蓋。

這個時候,中國人想到了抗戰年代的地雷。因此多種型號的反坦克、反步兵地雷的火箭佈雷車應運而生,希望能夠在敵人前進的道路上鋪設一片又一片不可逾越的雷場,以達到遲滯敵人裝甲部隊的目標。

在這些佈雷裝備中,有一種新型的地雷布撒車很是亮眼,而這種戰車身上流淌着的是純正的德意志血統。衆所周知,中國在上世紀70、80年代處於與西方的蜜月階段,同西方各國開展了一系列軍貿活動,雖然有很多項目由於中國資金問題沒有能夠結成碩果,但也確實從西方取得了不少對當時中國來說非常先進的軍事技術和裝備成品。

而鮮爲人知的是,中國曾經從當時的聯邦德國引進了新型AT-2筒式地雷和拋撒佈雷技術,由此發展出了一系列先進的拋撒式佈雷車。現在這些佈雷車作爲防禦武器大量裝備民兵部隊,成爲一種人民戰爭下的有力武器。

當時的聯邦德國和中國一樣,是冷戰東西方對抗的最前沿。在東德駐紮有蘇軍最強有力的裝甲突擊集羣,T-64等絕密主戰坦克就部署在這條戰線上。雖然德國也研製了豹1、豹2等主戰坦克,但面對紅色的鋼鐵洪流仍然是膽戰心驚,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對於蘇聯的鐵流滾滾,德國人也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地雷”。

德國借鑑了英軍早期的一種叫做FV432型的佈雷車,這是一種反步兵地雷撒佈車,可以一次性拋撒1296枚反步兵地雷,也是拋撒式佈雷方式的先驅者。在此基礎上,德國人發明了可以拋撒佈設的AT-2筒式地雷,可以在戰爭爆發之時迅速構建混合雷場,遲滯蘇軍坦克部隊的進攻勢頭,爲自己做好戰爭準備爭取一分一秒的時間。

之所以是混合雷場,是因爲AT-2地雷並不是單一種類地雷,而是分爲反人員、反坦克等多種型號的。一旦布放落地後,地雷會彈開6組鋼絲支架,使雷體豎直朝上。雷體上方有觸發天線,地雷被觸發後跳起2米多高爆炸,反坦克雷可以將坦克底部薄弱的裝甲炸穿,而反步兵雷則會在空中炸出5000多塊預製破片,對步兵進行大面積殺傷。

這種地雷很符合我軍當時防禦作戰的需求,很快利用中西方蜜月從德國引進了AT-2地雷的專利技術和拋撒佈雷技術。中國在此基礎上,研製生產了GBL24X系列佈雷彈,包括GBL240型、GBL241型、GBL242型和 GBL243型4種佈雷彈。這4種彈均爲採用火藥高低壓發射原理的近距離拋撒型佈雷彈。

爲了能夠機動布撒這些地雷,中國又先後研製了履帶底盤的GBL130型拋撒佈雷車、卡車底盤的GBL131、GBL132型拋撒佈雷車等。

相對於傳統的GBL-120等佈雷車來說,拋撒式佈雷車的佈雷效率非常高,可以攜帶4~6組36聯裝佈雷發射裝置,每個發射筒中又有數枚地雷,一次性就可以形成上千枚地雷組成的雷場。

目前,卡車式的拋撒系統由於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已經裝備在二線民兵部隊中。

不過,由於我軍發展戰略調整,蘇聯的強大裝甲集羣已經灰飛煙滅,因此對於履帶式的地雷拋撒系統需求並不旺盛,而且由於這種拋撒裝置主要用於防禦作戰,拋撒射程有限,不符合我軍當前作戰想定,因此沒有列裝我軍部隊。

相反,我軍開始從地雷拋撒系統再次迴歸到了火箭佈雷系統上來。新型的反坦克、反人員地雷可以用標準的122毫米火箭炮發射進行佈設,這種數十公里射程的火箭彈能夠將地雷佈設到敵人的主要集結地周圍,形成攻勢佈雷,將敵人死死地困在當地,這是地雷拋撒系統做不到的。不過,德制AT-2地雷還是對我國佈雷彈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現在的火箭佈雷系統的研發也有着AT-2地雷的積極貢獻。(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