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ink印客美学”

(ID:ink2016)

  印客美学 & ink

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秋高蟹正肥

又到了吃蟹的季节

阳澄湖的大闸蟹们上一秒还生龙活虎的挥舞着大钳子

却不知道哪一秒钟就被端上了餐桌

清朝著名的生活家曾说

“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

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

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可见李渔老师对蟹是情有独钟

不过这也说明了在近代之前螃蟹就难逃餐桌命运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

中国人与螃蟹的那些事儿

1.中国人怎么吃螃蟹?

螃蟹最早只有一个单名“蟹”

螃蟹这个名字,最早的写法则是“旁蠏”

“旁”是“横”的意思,“旁蠏”的意思就是横着爬的蟹

鲁迅先生曾言: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

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周先生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

苏州有民间传说

大禹治水时期螃蟹被叫做“夹人虫”

一个叫做巴解的督工,为防止“夹人虫”的侵扰

在驻地开深沟,将螃蟹引到沟中用沸水烫死

巴解发现烫死后的“夹人虫”有一种独特的香味

于是就拿起来吃了一口,从此就有了之后

螃蟹就变成了吃货们餐桌上的常客

但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真正有历史记载最早的文字记载的是在东汉时期

经学家郑玄对《周礼天官庖人》的注释

郑玄在考证共祭祀之好羞一句时提到:

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

讲的是周代人在祭祀时

要以蟹胥作为进献的食物

蟹胥,就是把蟹剁碎,腌制后得到的蟹酱

这种做法往往用来处理腥味极重的海蟹

蟹的腥味重,不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不好接受

为了去除这种腥味,古人在对蟹的烹饪方式上

下了不小的功夫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蟹使用了各种腌制方法

《齐民要术》中有一段藏蟹法

讲的就是怎么用糖、蓼汤和盐去腌制螃蟹

到了唐朝,《酉阳杂俎》里记载着

人们用糖腌制海鲜

也称糖蟹

也是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沉淀后

人们发现中国又三大名蟹:

地处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河蟹——花津蟹

河北白洋淀河蟹——胜芳蟹

江苏阳澄湖河蟹——阳澄湖蟹

我们现在知晓的著名的“阳澄湖蟹”在那个时候

还算不上是蟹之上品

这三大名蟹中

历史最悠久的还是古丹阳大泽的“花津蟹”

自安史之乱开始,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

苏州就成了全中国食客们的聚集地区

李白万年生活在当涂

他的诗词中有大量的咏蟹诗句

像是月下独酌中的一首

“蟹鳌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而“阳澄湖蟹”则是在明朝随着苏州经济的逐步发展

才逐步闻名于全国的

到清朝中后叶阳澄湖蟹的名气逐渐盖过前两种

明朝人吃蟹就更讲究了

著名的吃蟹工具“蟹八件”,始创于明代

共有锤、镦、钳、铲、匙、叉、刮、针8

翻译过来就是:

腰圆锤、小方桌、镊子、长柄斧、调羹、长柄叉、刮片和针

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优雅的吃完一只蟹?

1.用小剪刀先把所有蟹脚都剪下来,避开关节部位

2.先吃脚:蟹针贴着蟹壳探进去,把脚步细肉顶出来。蘸姜醋,吃

3.吃大脚:用蟹锤把关节敲松,继续用蟹针把肉挑出来

4.吃身体:把整蟹脸朝上放在小方桌上面

用小锤子敲击四周,把壳和身体敲出缝隙

5.开壳:用长柄斧把大闸蟹身体壳肉分离

6.刮膏:用长柄叉把蟹膏刮离开蟹壳

7.剔肉:剪去腮,再把蟹一剪二,用长柄叉还有刮片,把蟹肉一起刮到蟹壳里

8.倒一小口姜醋,吃

明人吃蟹都这么讲究

吃过之后当然少不了要记录

在没有手机拍照功能的年代

众多名人雅士们便以蟹为题写诗作画

由此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与蟹有关的作品

 

明代画家徐渭尤擅长画蟹

这幅《黄甲图》中的蟹造型

虽然以寥寥几笔勾勒而成

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并用

覆盖在上面的荷叶,用笔阔大,一气和成

画面之间具备了无尽的秋意

而到了近代

随着上海商业的发达,和大众传媒的不断兴起

阳澄湖螃蟹并依靠上海商业的影响力

将这种名产的声誉推向全国

1918年,上海《申报》上第一次出现阳澄湖大蟹

近代后,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

吃吃喝喝的机会更是多了起来

齐白石就是个爱吃蟹爱画蟹的人

作为一个画家,他也更会观察

有一天他与家人吃饭时,忽然停下来

夫人奇怪的问他怎么了

齐白石才如梦初醒

一边指着螃蟹的蟹腿一边高兴的说:

“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

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

齐白石笔下的蟹壳、长足极有质感

用水墨表现蟹足的细毛,堪称一绝

他的作品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以秋蟹、酒壶和酒杯为对象

享受美味,把酒作诗,将此情此景升华为绘画作品

看了下面的图

你就知道中国的吃货画家们确实是不少

陈洪绶《品蟹赏菊图》

△王雪涛作品

朱屺瞻作品

 

唐云作品

△娄师白作品

2.外国人不待见大闸蟹?

中国人对大闸蟹情有独钟

可外国人却不领这个情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跟随外国商船回到欧洲的不仅是中国的黄金白银

还有糊里糊涂被带回来的“大闸蟹”

它在大洋彼岸大量的繁殖

并造成了荷兰东北部沼泽地水生植物的大量死亡

美国与欧洲成为生物入侵的重灾区

在这种情况下

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大闸蟹进行捕捞

英国人采用了网捕的方式

捕上来的除了大闸蟹还有当地一种濒临灭绝的河鳗

使得这项计划不得不停止

美国人用化学药剂杀掉大闸蟹

却误杀了河里的原生物种

发展到后来

美国马里兰州安奥兰多郡公共事业处

甚至发出了“通缉令”:

要求民众们帮忙抓捕大闸蟹

——想了这么多消灭螃蟹的方法

可他们为什么就是不吃!

外国人为什么不吃大闸蟹?

就有很多种说法了

有人说老外烹饪时必须把食材做成看不出原本的样子

整条鱼、整个大闸蟹肯定就不是他们的菜了

还有说法认为老外觉得吃大闸蟹时螃蟹好像一直在看着自己

这种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另外还有说老外对黏滑的、浓胶质的这些字眼比较反感

因此对大闸蟹不感兴趣

但总有传言说老外不吃河蟹

妥妥的谣言

螃蟹当然是要吃的

但外国人多食用的是海蟹

备受青睐的是帝王蟹

这种巨大的螃蟹完全展开它的两侧步足可达1.8

捕捞时它时需要用到重型捕捞机械

并且由于帝王蟹栖息的海域天气恶劣

可供捕捞作业的窗口期很短

在运输时既要保证其活体还要避免它们相互挤压

因此大大增加了其生产成本,所以价格也是非常昂贵

但其口感也是非常对得起它的价格(¯﹃¯)

面包蟹也是外国人的心头好

18世纪,面包蟹主要被英国人涌来诱捕龙虾

直到20世纪末,面包蟹才成为英国人的食用蟹

面包蟹最大的优点就是蟹肉饱满,而且蟹黄量惊人(口水

但是它的肉质比较粗,一般被用来做咖喱蟹或者是香辣蟹

看了这么多螃蟹,你是不是也饿了?

秋高气爽,来个螃蟹吧!

撰稿|aki

主编|少禾

本文授权转载自“ink印客美学”

(ID:ink2016)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