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貪肅貪的遊戲:看咸豐皇帝怎樣勒索高官

黃濬在《花隨人聖庵摭憶》中對皇帝無事養肥貪官,有事敲貪官的竹槓有過精妙的論述:

吾國公私不分,故唐、宋以來以清官爲美稱,實則清乃本分,一清亦殊不足以盡官守也。因此念及吾國官俸至薄,所入實不足養廉,其勢必以官物自養,於是能稍飭廉隅,便以清爲美德。

這道理很簡單。中國古代評價官員最看重的是清廉,其實做官不貪腐,廉潔奉公是本分,僅僅爲官清廉還不足以盡職。但是中國曆來做官的俸祿比較低,正當收入實在不足以養廉,勢必利用職位來謀私,能夠稍微能清廉爲官相當不易,於是以清爲做官的美德。

用現在的話來說,推崇清官是將底線要求當作高標準。

黃濬還說:“惟明明使仕者不能以祿養,故必驅官吏於婪索之途,官稍亨,所入輒富。世稱藏富於民,吾國近一二千年歷史,實可謂藏富於官,其能津逮農商潤澤田舍者,皆所謂士大夫一階級也。朝廷心知其然,有事則責官吏以捐輸;盜賊心知其然,得知則索財賄於巨室。”

這段話可謂震耳發聵,揭示了一、兩千年來中國一大不便明說的歷史真相:藏富於官,有官職則能有財。做過駐藏大臣、成都將軍、刑部尚書的完顏崇實(滿洲鑲黃旗人)曾在自著《惕庵年譜》中記載了咸豐三年皇帝強令高官捐輸的事。

當時太平軍攻陷江寧城,改名爲“天京”,將其作爲天國的首都,太平軍的勢力遍佈東南諸省,官軍聞風潰敗,清朝國庫空虛,這仗怎麼打下去?副都御使(大概相當國家監察委副主任)文瑞上奏咸豐帝,請下令向高官和富紳捐助軍費。皇帝讓他提供一個名單,文瑞列出首批十八名在世或去世不久的高官,包括穆章阿、潘世恩、卓秉恬、耆英、陳官俊五位做過大學士、軍機大臣(雅稱相國)的家族,其中陳官俊已逝。皇帝下旨讓這些家族到戶部報到,年邁多病者必須派至親子弟一名做代表。穆章阿、卓秉恬、崇實和已經革職在家的前山東巡撫崇恩提前到了,幾位官場老油子見面商量道:

今日之集,必系勸捐,但吾等有富名者不過房產地土,就使全行報效,亦無濟於事。大約須各自量力,盡一月之內能呈繳若干現銀,方不負此舉。

幾位大佬商量好了後,惠親王、恭親王和僧格林沁親王,手捧聖旨進來,讓人宣讀:“文瑞所奏之人,皆系受國厚恩,當此世事艱難,諒各情殷報效等因。欽此。”

宣旨後,穆章阿帶頭伏地痛哭,叫苦喊窮,最後討價還價,十八家一共捐銀二十萬兩。這點錢,對一場大規模戰爭,能起多少作用呢?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兵臨宣府城下時,爲了激勵將士,崇禎帝向貴戚高官搞過一次逼捐,但是效果很差。太監王永祚、王德化、曹化淳各捐五萬兩。其餘高一毛不拔。內閣首輔魏藻德僅捐五百兩,皇后的父親周奎只願意認捐一萬兩。

不久李闖王破城,崇禎帝煤山自縊身亡。這些高官被闖王的部下抓過去“拷掠”,命令他們出銀子。國丈周奎貢獻了五十二萬兩銀子及價值數十萬兩白銀的珍寶,東廠提督、大太監王之心吐出了現銀十五萬兩。只給皇帝報效五百兩的魏藻德在夾棍夾斷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銀數萬兩,李闖的大將劉宗敏不相信一個內閣首輔僅有幾萬兩白銀,繼續用刑。魏藻德在數日的酷刑後,死於獄中,其子也被處死。

黃濬評價皇帝勒索高官的一段話,很是精到。“專制之朝,家天下,故私財隨時可爲天之所有,其中自含平日驅官以婪得於民,事急當然追比之之意”。這種養貪肅貪,是中國帝制時代玩了超過兩千年的遊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