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三十八年,

人間變了,

似天淵地覆。

猶記當年烽火裏,

九死一生如昨。

作爲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的一草一木,都深深鐫刻着歷史的痕跡。紅色基因代代傳,井岡精神不能忘!8月11日至8月19日,山東師範大學紅色基因團赴江西井岡山開展2019年“井岡情·中國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進井岡山,銘記歷史,牢記使命!

Day1 三灣改編指前路

漁家傲·井岡山

(原創)

井岡山上憶崢嶸

八角樓裏書鉅著

朱毛會師啓征程

永不懈

星火傳承萬千夜

三灣改編指前路

去留自由民主行

不忘初心履使命

自難忘

星星之火燎原起

8月12日,實踐隊員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參加了開班儀式後,正式開啓井岡山社會實踐之旅。在滕永琛教授和賀劉輝老師慷慨激昂的言語間,我們瞭解艱辛歷史,重溫鋼鐵軍紀,感受來自遙遠年代裏的這片土地的信仰。翻開井岡山的歷史,這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鬥爭史、革命史。生死邊緣,絕地重生,艱苦卓絕,光明在前。三灣改編,化師爲團,重組紀律,一往無前。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英雄的山、光榮的山!

學員感悟:

帶着“讓信仰點亮人生”的使命,在實踐基地一天的理論學習中,我感受頗深。“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回望那段腥風血雨的崢嶸歲月,我們的革命先烈之所以不顧一切、前仆後繼的投入到革命鬥爭中,就是因爲他們有着對馬列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虔誠信仰。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年代,但新時代的我們同樣需要信仰!我們要堅持馬列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唯有如此,我們方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信仰點亮人生!

——吳麗娟

Day2 小小紅軍我來當

七律·行井岡山

(原創)

徒步急行紅軍路,穿林直到壩上村。大井村中憶過往,舊居閣內釋年華。讀書石前思偉人,八角樓裏聞史話。和風颯颯揮汗下,漫留青峯自天涯。

8.13日實踐隊員們身着紅軍服,抗上紅軍槍,精神抖擻地重走紅軍路,體驗紅軍的一天。井岡山的路,崎嶇蜿蜒,從山腳延伸至山頂,井岡山的雨,淅淅瀝瀝,訴說着歷史的記憶。“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在壩上村老書記李祖芳家中,隊員們在老鄉的幫助下,明確分工、默契合作,自做紅軍餐,感悟軍民魚水情。席間聆聽老書記講述其爺爺李筱甫烈士和那個革命年代的故事,隊員們不禁感慨“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生”。歷史的硝煙悄然散去,但是優良的家風家訓不能忘記!老書記一家傳承先輩精神,一人向黨,代代向黨。

於八角樓中聆聽“一根燈芯”的故事,在“讀書石”前感受毛主席的潛心好學,殘牆後的“感情樹”斑駁的枝幹鐫刻着中國革命歷史的變遷。紅軍的一天,激勵隊員們銘記歷史,謹記革命成功的來之不易,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學員感悟:

小小紅軍我來當,軍服步槍身上裝;尋找點標和草藥,汗水滴落不謂難;壩上村裏炊煙起,老鄉家裏把話聊;革命往事記心上,依依不捨情難斷;八角樓裏抬頭望,風起雲轉雨漫漫;讀書石前思偉人,殘牆邊上樹有情;忽而不覺天已晚,小小紅軍把道還;堅定執着追理想,井岡精神永難忘!

——吳鈺涵

Day3黃洋界上炮聲隆

西江月·井岡山

毛澤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衆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8月14日,紅色基因小分隊來到黃洋界。站在黃洋界上極目遠眺,雲霧繞青峯。尋一縷歷史的硝煙,於靜謐中回望。制竹釘、築工事,黃洋界保衛戰,軍民一心、衆志成城,以少勝多,紅旗招展。烈士陵園默哀烈士壯舉,急雨忽來,山林沉寂。石階高,足下長,垂青史,憶忠腸。

學員感悟:

蜿蜒山路,道盡革命艱辛;高大碑石,鐫刻朱毛親跡;林木蔥鬱,黃洋界炮聲寂;山風送爽,吹落聲聲嘆息;烈士陵園,莊嚴肅穆而立;拾階而上,感嘆斗轉星移;千山急雨,默哀烈士壯舉;駐足園內,聆聽先輩事蹟;

——蘇雅詩

山師學子八方來,千里跋涉赴井岡。三灣兩碗紅米飯,壩上一鍋南瓜湯。黃洋界上炮聲遠,烈士陵園雨中祭。漫漫井岡鬥爭路,初心不改走康莊。

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紅色基因團學習井岡山精神的道路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