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听取蛙声一片 读《蛙》

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精彩书评○

娃蛙娲哇,声声令我泪欲下。姑姑孤苦,心中之事对谁语?悠悠我心,为君沉吟到如今。皎皎明月,此情何时可断绝?

《蛙》以一个乡村女医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反思中国六十年计划生育史,传达出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站在姑姑的侄子的角度,探查姑姑的一生,万心拥有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干部,又称“杀人妖魔”。书中姑姑非常喜欢小孩,新生儿的哭声似蛙鸣,希望把所有接生过的孩子们的啼哭声录下,那一定是最好的音乐。

小孩对未知好奇,不必阻止他们的想象,因为他们的世界在你之上。《蛙》前几页描写姑姑的侄子和其他小孩吃煤,满嘴发黑,竟觉得美味,我脑海里都是孩童嬉笑打闹的画面。

所有人物生活在封闭的时代,他们的孩子出生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笼罩在“贱名者长生”的阴霾里。合上书我思考,现在的人取名字或文雅,或响亮,极少有粗俗的张三李四,名字成了寄托美好愿望的媒介,已经有以人名作为名片的觉悟。

我始终相信,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过着书中的生活,如我们一样,看某本书时感觉其中一个人物就像在描写自己。《蛙》的事件在生活中存在血淋淋的例子,还在真实上演,如青蛙鸣叫,哭诉或悲或喜的生活。

姑姑的侄媳王仁美拒绝流产,被姑姑采取强硬措施,推倒邻居家的树和房子,从而达到目的。王仁美最终接受流产,却在手术中死去。姑姑的余生里充满悔恨,至于她是恨自己没考虑将王仁美送往大医院,还是恨自己服从必须工作无能力,这些遗憾都已经发生。

王小倜驾飞机逃往台湾成了姑姑的心病,这个让她心动的人,也让她心碎,从此无人敢提及这件事。得知王小倜在台湾已娶妻,姑姑遭受到冷眼,发生矛盾闹得你死我活。很多人忘记姑姑是有温度的,不是“杀人恶魔”。批斗大会姑姑坚决不接受污蔑,头发扯出了血被人踩脚下也不愿意,我佩服她的气节。

陈鼻家五世单传,他的妻子王胆又怀孕,属于超生,在姑姑打击的范围内。起初王胆到处躲藏,临近分娩准备逃离村庄,却被姑姑等人发现,王脚为救妹妹王胆,撑着竹筏企图离开,可姑姑坐的是计划生育的专用船,瞬间超越了王家的竹筏。这是以卵击石,是生死较量,王家注定输。王胆受到惊吓就要临盆,姑姑跳上竹筏为她接生,最终生下女孩,名叫陈眉。陈鼻颓然:“天绝我也!老陈家五世单传,没想到绝在我的手里!”终究未能挽救王胆的生命,她因失血过多而死,姑姑成了恶人。

姑姑忠诚于党,对工作抛头颅洒热血,却换来骂名,其他计划生育的执行者,则一身清闲,名利双收。

姑姑最终嫁给泥塑大师,不怕鬼神的她看到青蛙就晕,路上遇到一群青蛙扑向她,发出婴儿的哭声,幸好遇到泥塑大师救了她。青蛙是姑姑最怕的东西,她托起了无数生命,又毁了无数,我想在姑姑内心深处充满愧疚。

姑姑年轻时何等风光,其他男子都怕站在她面前,老年时只想过平静的生活,为自己忏悔。看到最后我难以相信,由这么多悲剧因素形成的人,是如何活下来的,姑姑的选择是对的,生活总归于平淡,无论以前多喧嚣,也要承认时间会磨平一切。

听取蛙声一片,不做观天于井的蛙,叫到声音嘶哑且无能为力,若悔恨和遗憾可以弥补,姑姑一定希望听到的是婴儿如蛙鸣般的笑声。

作者:梅州市五华县萃文中学高二(1)班 曾舒倩

主编:李坤媛

编辑:王镇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