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聽說了嗎?古時候福安有口神鍾,故事很神奇……

福安新聞網(A鍵)古代東熟(今灣塢)有個叫文殊院的寺廟,寺廟依山傍海,普普通通,平平無奇,日復一日接受四方香火,倒也是很受四周信衆的擁護支持。寺裏有一口銅鐘很是古老,按鐘上漫漶的落款文字,依稀可以讀出這口鐘可能是唐龍朔元年(661年)舍入文殊院。至於具體細節,就是院裏的當家老和尚也是語焉不詳。

唐廣明年(879年)黃巢起兵造反,屯兵修整於此,這一天亂兵從周邊村搶來一頭耕牛,正是飢火四冒,想將它煮熟大飽一頓口福,黃巢即命人將後院的大鐘洗洗,在大殿前的院子裏架起火來,用來烹牛,可不一會兒,幾個小兵大叫了起來:“大將軍,不好了,鍾飛走了!”黃巢怒道:“乍呼什麼!數百斤重的鐘又沒有翅膀,怎可能飛走?”但他到前院抬頭一看,可不是,只見那口大鐘晃晃悠悠地從大殿前飛過,他趕緊叫人跟去看看,只見那口鐘一路向西,直飛入數里外的一個深水龍潭中,落在水中沉沉浮浮,黃巢很是驚異,但也無計可施,只好作罷。

周邊老百姓聽說此事,都是驚疑不定,虔誠的信衆甚至在水潭前燒香膜拜了起來。過了幾十年,這個水潭水源斷流,水潭漸漸淤塞枯竭,有一天信衆們發現潭中的鐘不見了,就到處尋找。隨後又有人報訊說,鍾飛入對面白馬河中的六嶼江中,衆人循跡在六嶼江中尋找,果然每日晦暝時分,大鐘隨波出沒,鏗然有聲。

宋鹹平三年(1000年),民衆們想將此鍾迎送回文殊院,但不管來幾條船來多少人,都搬不動它,大家正束手無策之際,雙巖寺的當家和尚智旨祖師來了,只見他在鍾前雙手合什,默唸一番經文,然後用隨身的錫杖掛住鍾耳,將大鐘輕輕挑起,一路挑回通灣洋上的雙巖寺,一時間雙巖禪寺聞名閩浙江海,每日前往敬香者達千餘人。

宋乾道四年(1168年),南宋狀元、詩人溫州樂清人57歲的王十朋,他從浙江出發,沿海岸南下,經仙霞嶺,取道福寧古道赴泉州任知府,途中夜宿雙巖寺,聽寺僧說了神鐘的故事,參拜了寺中供奉的神鍾,詩興大發,留詩云:“崎嶇九嶺到雙巖,遙望閩山未見三。尋訪神鍾隱見處,翠微深鎖古精藍。” 

宋元亂世擾攘,雙巖寺也屢遭侵害,神鐘被遷移到福安縣城龜湖邊的龜湖寺供奉。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移城西門的鐘鼓樓上,作爲來敵示警之用。嘉靖十六年六月初六日(1537年),縣北銀礦礦工發生暴亂,遂進攻福安城,守城兵民驚亂紛紛,爭着去撞擊銅鐘,可是沒撞幾下,銅鐘在一聲巨響中爆裂成了碎片。

宋長溪縣令關唐曾賦詩記之:“僅有飛來一古鐘,未應落寞此山中。長教聲徹三千界,能使西流亦向東。”林起初詩:“泗水曾聞有聲浮,此鍾遠逐水中鷗。不知兩翅曾何幻,飛到雙巖最上頭。嗟我平生希語怪,逢僧偶爾說因由。登樓細語文殊事,爲說神鍾未易留。”

東熟文殊院遺址後世開墾成田,到明萬曆年間,僅留下“文殊院”三個字寺額石刻。

覺得不錯,請點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